解密三国:枭雄曹操的情商有多高?袁绍又如何( 二 )


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智商很关键,其次是个人努力,但比它们更重要的是情商(EQ),一般说来它包括了以下内容: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样的情感之中;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调控自己,遇到困难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激励,面对挫折能坚持,能走出生命的低潮;认知他人的情绪,感知别人;懂得人际关系管理,通过倾听,理解和欣赏他人的感受,与人和睦相处,有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 。
情商水平高的人,与他人能融洽相处,能有效地领导团队,关心他人的进步,能自我成长,人际交往能力强,面对困难依然保持乐观和活力,善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做出重要决定前能接受他人的观点,在关键时刻能保持冷静 。情商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和幸福获取至关重要,其重要性越来越多地被认识 。
按照情商理论来分析曹操,就会发现他取得成功不是偶然,因为他是一个情商极高的人 。
首先,曹操是一个头脑很清醒的人,他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 。曹操虽然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由于他的祖父是宦官,被当时的社会视为“浊流”,所以从小时候起他身上都没有优越感,反而需要不断地反省审视自己,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曹操曾追述自己奋斗的大半生,不仅记述了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而且也坦述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可以看出来他是一个头脑始终清醒的人 。
即使后来他大权在握,也从不敢骄傲自满、为所欲为,他后来的实力远比董卓、公孙瓒、袁绍、袁术这些人强得多,但他一再表明自己对汉室很忠诚,没有任何僭越之想 。面对孙权送来的“劝进表”,他笑着说,孙权这家伙是要把我放到火炉上烤呀 。相对于董卓的擅行废立、袁绍对汉室的一再怀疑、袁术的公然称帝,曹操终其一生都维护汉室的存在,其根源在于他能清醒地认识自我,不做那些不切实际的事 。
其次,曹操的自控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很强,面对挫折能坚持,一次次走出低潮 。曹操的一生并不顺利,起兵之前他有十多年时间在朝廷任职,当过管理治安的县尉,也当过县令、议郎,担任过军职也担任过地方要员,在仕途上他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得罪了宦官和地方权贵他多次面临被暗算的危险 。起兵之后,他更是连遇挫折,汴水失利他挺过来了,迅速到南方募兵,准备重新开始,但路上遭遇兵变,把自己推向险境 。
《三国志》记载,张邈之叛让在前线作战的曹操措手不及,他迅速回师,在路过战略要地龙亢时他跟周围的人说:“吕布虽然得了一州,却不能断亢父、泰山之道,从这一点我看他就没什么大作为 。”他分析的是实情,更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自信给周围人打气 。《山阳公载记》记载,赤壁之败曹操率军从华容道撤退,天下大雨,地上泥泞,靠着士兵背负干草一路填道前行,结果“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这时候曹操反而“大喜”,大家奇怪极了,问他原因,曹操说:“刘备是个人物,但也晚了一步,假如他早点放火,就没有我们了 。”曹操未必是在表达庆幸之意,他的这番话是要给大家鼓劲,没有超绝的心理素质,不可能面临险地仍然积极乐观 。
第三,曹操注意体察别人的感受,能理解和欣赏他人 。曹操从年轻时就注意与人交往,他主动接触一些名士,让别人评价自己,对于像宗世林那样不愿意跟自己打交道的人,以及许劭那样不肯给自己评价的人,他也想办法主动交接,甚至不惜忍受别人的冷眼 。关于曹操如何知人善任,这方面的材料已经很多了,他从士兵中间提拔了典韦、乐进,从“亡虏”之中提拔了张辽、徐晃和张郃,使他们日后都成为一代名将 。对毕谌、魏收、刘鸣雄这些人降而复叛的人,他也既往不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