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文章插图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唐诗宋词是两颗璀璨明珠,唐朝是诗的时代,宋朝则是词的时代,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等人,也都是名流千古的一代文豪 。
而到了明清时期,虽然诗词仍然是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但是这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学现象则是小说,现在人们熟知的四大名著,也都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
《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这四本小说在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都有着极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 。
自成书数百年以来,这四本小说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书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更是令人们耳熟能详,被人们誉为“四大古典名著”,成为文学史上的四座丰碑 。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四大名著的说法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流传开来的 。
【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在此之前,原本是有六大名著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取向也发生改变,建国后六大名著也就逐渐变成了四大名著 。
那么,从六大名著中被淘汰的两部又是哪两部呢?说起来,被淘汰的这两部也是人人皆知,分别是《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 。
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文章插图
《儒林外史》是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属于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清代文学家吴敬梓 。
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文章插图
现在人们熟知的《范进中举》,就是取自于本书 。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奇怪,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吴敬梓,为何在晚年时期会写出《儒林外史》这样一部充满讽刺意味的小说 。
说起来,这可能和吴敬梓自身的经历有很大关系 。
吴敬梓出身于书香门第,在他祖父和曾祖父两代人中,吴家曾经先后出过六名进士,其中还有一名榜眼和一名探花 。
可是到了吴敬梓父亲这一代,吴家开始家道中落,后来父亲病逝后,吴敬梓因为不擅长治理生计,家产被他挥霍得一干二净 。
此后,吴敬梓不但生活落魄,科举之路也走得极不顺畅 。
吴敬梓在康熙61年就考中秀才,可是此后参加科举却屡试不中,因为他的性格比较高傲,后来参加科举时更是被人嘲讽为“文章大好人大怪” 。
吴敬梓一气之下就远离故土,失去了家族的接济后,生活上就只能依靠朋友的接济和卖文写字为生 。
后来安徽巡抚赵国麟曾经推荐他入京参加廷试,可是因为他已经对科举充满了失望,所以就拒绝了巡抚大人的美意 。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会了人们生命的真谛 。
吴敬梓晚年时期,回想起自己参加科举的亲身经历,以及听到的的种种见闻,开始反思科举制度的弊端 。
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文章插图
他对士子们不好研究学问,反而热衷功名利禄的行为感到憎恶,对八股文、科举制也感到了深深的失望 。
于是就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了一本《儒林外史》,借助范进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将盛行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批判的体无完肤 。
为什么把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被淘汰的两部人人皆知

文章插图
志怪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晋干宝所写的《搜神记》 。
而《聊斋志异》虽然成书年代较晚,但却是志怪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上的成就远非余者可比 。
不同于以往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的主要特点与《儒林外史》一样,都在于讽刺二字,借鬼狐故事讽刺当下的不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