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仁宗盛治超过前朝开元盛世吗

在北宋历史上,宋仁宗是在位时间最长,政绩最为杰出的帝王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间,国内大环境基本稳定,人民生活安定,边境军事力量强大,经济繁荣昌盛,科技发达,吏治也较为清明,宋代盛世景象,在仁宗年间得以集中体现,因此,后人常以仁宗盛治与前朝的开元盛世相提并论 。那究竟仁宗盛治有没有超过开元盛世呢?这便值得深入探讨 。
仁宗盛治
纵观近代研究史料,纠结于“仁宗盛治有没有超过开元盛世”的,多半是一部分文学及史学家 。其实仁宗盛治与开元盛世发生在不同朝代,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也截然不同,两者在平行的时空间进行对比,全然没有可比性,如单纯从君王政绩和改善民生的角度考量,自然是各有千秋 。
相传宋仁宗性情宽厚,不爱奢华,且律己甚严,因为历代史学家对他的评价都不错,更指他“虚心纳谏,常以仁孝治天下”,由此可见,不管仁宗盛治有没有超过开元盛世,起码宋仁宗本身是一位尊重朝臣,勤政爱民的好皇帝 。
有关宋仁宗善于纳谏的故事,史学工笔之上也多有记载 。比如千古贤臣包拯,得以在北宋的政治大环境中为民请命,与皇帝的宽厚仁慈和重视律法是分不开的 。
不仅如此,早在仁宗庆历初年,由范仲淹主持的那场名为“庆历新政”的社会改革,亦为后来影响大宋国运的王安石变法起到了指导作用 。由此可见,拿仁宗盛治之功与开元盛世对比,也不遑多让 。
仁宗盛治出现的原因
宋仁宗赵祯亲政三十多年,开创了仁宗盛治局面 。纵观仁宗盛治出现的原因,与赵祯皇帝自身有着密切联系 。宋仁宗性格敦厚,懂得体恤百姓,因此得到后人称颂 。宋仁宗亲政后,为了发展商品经济,他首先打破了市和坊和界限 。
仁宗剧照
市和坊打破之后,北宋都市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而经济水平在很短时期内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 。除此之外,包拯在宋仁宗的授意之下,处理了朝廷官员贪污腐败等现象,使北宋朝廷趋于清明 。在宋仁宗努力之下,北宋综合国力很快得到了提升 。
在宋仁宗管理之下,北宋都市成为一个“人口逾百万,富丽天下无”的大城市 。仁宗年间,范仲淹和韩琦等大臣提出新政举措,一向务实的宋仁宗很快答应了实施新政 。在宋仁宗支持下,范仲淹等人提出均农田、厚农桑等一揽子举措 。在仁宗授意下,发展农桑等各项举措得到了广泛实施 。改革持续一年多之后,宋仁宗为了保证新政的实施,便任用王安石继续监督新政的实施 。
除此之外,仁宗盛治出现的原因还与整个社会环境有关 。北宋仁宗时期,整个国家基本安定祥和,大环境安定之后,才有利于政治和经济的建设 。仁宗为政期间,他以务实宽厚的作风让北宋出现了仁宗盛治的局面 。宋仁宗宅心仁厚,不事奢华,并且懂得体恤百姓 。在仁宗和诸位大臣的建设下,北宋才出现了盛世局面 。
仁宗盛治的评价
有关仁宗盛治的评价,后世文献浩如烟海,却莫不如《宋史》上记载的一段“宋仁宗逝世,远近皆哭”的典故那样感人至深 。
仁宗盛治图
公元1063年农历三月,时年五十四岁的北宋仁宗皇帝驾崩,举国上下,无不哭嚎哀痛,一时间,洛阳街头“行人倶缟素”,焚烧纸钱的烟雾飘满天空,以致天日无光,连辽国国主惊闻此噩耗,亦不禁悲从中来 。
一国之君逝世,令本国百姓痛哭以寄哀思,本为寻常之事,然而连敌国朝野亦表现出由衷的敬意与哀悼,这样的领导人放眼古今亦是凤毛麟角 。黎民之悲恸,足见当时人们对仁宗盛治的评价之高,完全可与前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比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