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下山:历史上那些著名的下山道士

导读: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热播,片中几个小道士下山去干吗还真没人关心,反而关心的是大美女志玲姐一朵鲜花插牛粪范伟的香艳故事 。其实,历史上也有那么几个着名的下山道士 。
道士下山之 当县令
西晋许逊是重要的道家人士,是净明道的创始人,也是道家神话中的四大天师之一,许逊在逍遥山修道练丹,日子很悠闲,也练出了名声,后来朝廷举贤让他出任旌阳县令 。许逊道士下山,当县令 。许道士的县令干得比练丹还专业,在任期间爱民如丹,精通医术的他业余时间还开设医馆,免费为子民看病,这样的好官当然深受百姓爱戴,后来任期结束他回到逍遥山,竟有很多百姓随他北上,在逍滛山定居 。下山一道,许逊收获的是名声 。
网络配图

道士下山之 当宰相
到了唐朝,比许逊还牛的道士叫李泌,李泌陕西人,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弼的后代,是当时有名的道家名士,他与唐肃宗李亨是布衣之交,天下大乱、李唐江山败破,牛鼻子道人李泌暂时放弃了他的升仙梦,奔赴在灵武落难的旧友,助其一臂之力,这个决定也改变下山的道士李泌的人生轨迹,他从一名修道之士成为了肃宗、代宗、德宗三朝重臣,中唐名相 。
道士下山之 搞“机改”
北宋末年的道士林素灵原本是苏东坡的书童,后来进入了佛门当小和尚,混得很不愉快又跳槽当了小道士,后来被迷恋道家的宋徽宗赵佶请下山,呼风唤雨 。得势之后林素灵开始利用赵佶对他的宠信打击和他和过节的佛家,对当时的佛教进行了机构改革,原来只是主管道教业务的左右街道录院改为道德院,升级为主管全国宗教事务 。而原来的僧箓司则改称德士司,隶属于道德院,算是降级合并 。他认为释迦牟尼名字太洋气了,得改改,叫大觉金仙,观世音菩萨改称观世音仙人,十八罗汉称十八无漏,四大金刚称四大力士 。
神仙改名字当然还不够,寺院统改名,比如大相国寺就得改成大相国宫或大相国观,对和尚的称呼也得改,僧人改称德士,尼姑称女德,出家人身体发肤也是出之于父母,不准剃头都必须蓄发带帽,入寺后取的法号也不能叫了,废除,寺院里大家见面得称张德士王德士李女德杨女德 。
道士林素灵下山,给佛教带来了一次不亚于三武灭佛的打压 。
网络配图

道士下山之 救生灵
在金庸武侠小说中,全真七子之首的丘处机是绝顶武林高手,而历史上的全真七子丘处机,则有极为惊艳的一笔,丘处机本是全真教第五代掌门,南宋、金二朝的皇帝多次邀他下山,他均拒绝,但后来成吉思汗派使前往重阳宫说他也是丘道长的粉丝的时候,74岁的丘处机却欣然带着十八名弟子前往,不是为做官,而是他想渡化这个杀人魔头,减少杀掳,到了燕京却没有遇到成吉思汗,他率兵又去西征花剌子模去了,丘处机知道在燕京等不到成吉思汗,他决定西行去寻找成吉思汗,经过一年多的西行,他终于在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八鲁湾行宫觐见成吉思汗,给成吉思汗洗了三个月的脑,针对成吉思汗想要长生药,丘劝他必须敬天爱民之本”“清心寡欲为要”,并以戒杀、清心寡欲等养生之理 。
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后期征战中的杀戮,弱了很多,很多人认为下山的道士丘处机功不可没 。
道士下山之 打鬼子
1955年授军衔的开国上将中,有一位身份比较特殊,一来他是一个独臂将军,二来他是个下山的道士 。他就是贺炳炎 。
贺炳炎上将(1911-1960),湖北人,少年曾上过武当山出家练武,练得一手好身手,一套凌霄剑法使得出神入化,又后改练玄虚刀法,在后来的革命战场上使得八面威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