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为何能成为常胜将军( 二 )


周旋,是决胜的过程,善于周旋,则是权谋的制高点了 。
所谓“气势勿倚尽,留些厚道;锋芒勿露尽,留些深敛” 。显然,赵云所考虑的是,倘若孙夫人将来回到刘备身边,毕竟还要相处的,那么,此时的周旋就显得尤为必要,既不完全得罪,又不能让自己失职,取中正是留余地 。
兵家吴起曾说:“不和与战,不可以决胜 。”这个“和”字,是指上下和顺、知己知彼、诸事准备充分之意,亦可引申出巧妙周旋的意思 。
领导干部遇事不思考,不积极疏解民怨,没有耐心与民众化解矛盾,那么,想志在必克,恐怕是徒劳的 。冲冠一怒,雄心期决胜,而忽略周旋的过程,不失败才怪,又怎能做常胜将军?!
不放弃,坚持到底
当然,决断力、处置能力仅仅是决定胜败的前提条件,而事物总是千变万化的,“昨夜西风凋碧树”,能否“望尽天涯路”,就看你是否敢于“独上西楼” 。励志版的成功学过于烂俗,咱不说也罢,但任何成功都离不开坚持,这种信念总是不会错的 。赵云夺了阿斗之后,面对的是怎样一种境地?
“欲要傍岸,又无帮手;欲要行凶,又恐碍于道理,进退不得 。夫人喝侍婢夺阿斗,赵云一手抱定阿斗,一手仗剑,人不敢近 。周善在后梢挟住舵,只顾放船下水 。风顺水急,望中流而去 。赵云孤掌难鸣,只护得阿斗,安能移舟傍岸 。”
实际上,出现这种局面,他事前并非没有料到,而是没有时间准备而已 。
【赵云为何能成为常胜将军】在水上不比岸上,杀人行凶不行,船又不能靠岸,可不是万事皆休?但赵云没有放弃 。我们说,坚持是一种态度,一种毅力,更是一种胸襟 。“不经一翻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中途放弃,才是真正的万事皆休 。
想想之前的七进七出救阿斗,想想夷陵之战前他对刘备的苦苦劝谏,想想与曹操争夺汉中期间的沔阳斗智,赵云的这种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是可以写就一本书的 。没有了这种精神,哪来的常胜将军赵子龙?
也正是因为赵云的坚持,事态终于出现了转机,救星来了 。
正在危急,忽见下流头港内一字儿使出十余只船来,船上磨旗擂鼓 。赵云自思:“今番中了东吴之计!”只见当头船上一员大将,手执长矛,高声大叫:“嫂嫂留下侄儿去!”原来张飞巡哨,听得这个消息,急来油江夹口,正撞着吴船,急忙截住 。当下张飞提剑跳上吴船 。周善见张飞上船,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提头掷于孙夫人前 。夫人大惊曰:“叔叔何故无礼?”张飞曰:“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礼!”夫人曰:“吾母病重,甚是危急,若等你哥哥回报,须误了我事 。若你不放我回去,我情愿投江而死!”
张飞可没有赵云那样懂得权衡,该杀人杀人,该无礼无礼,莽张飞可不是白叫的 。从张飞的及时出现,也颇能说明赵云的临济决断、巧妙周旋与不懈的坚持,都是有依据的,那就是张飞绝不会不知晓,知晓后绝不会不管不顾,有这个强援做后盾,“截江夺阿斗”的成功也就不是偶然的了 。
就决断力而言,张飞确乎不如赵云 。小说随后写道:张飞与赵云商议:“若逼死夫人,非为臣下之道 。只护着阿斗过船去罢 。”乃谓夫人曰:“俺哥哥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 。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 。”说罢,抱了阿斗,自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 。
你看,他作为“三叔”,遇到这种家务事,还需跟赵云商量,足见在张飞日常的意识里,赵云的见地是高于他的 。
对于赵云的常胜之道,姜维的评说可谓中肯,他说赵云“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怎么理解呢?“执事有班”是指严守法度,不逾越职司范围,看似死板教条,其实不然 。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若失去了法律与制度的底线,那么,任何决断、处置或坚持,都是无效的,非法的,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而“柔贤慈惠”就是执行力的范畴了,示人以仁义道德、气度胸怀也好,示人以忍辱负重、顾念大局也罢,只要人民群众满意,就当得起一个“顺”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