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道光皇帝真的是一提拨款就会不高兴吗?

【抠门道光皇帝真的是一提拨款就会不高兴吗?】道光不仅在生活细节上吝啬、抠门,在为政治国方面也是如此 。
道光初年,新疆发生张格尔叛乱,数万清军万里远行,征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 。
网络配图
道光八年(公历1828年)夏,清政府在午门举行献俘礼,现场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令道光帝心潮澎湃、陶醉不已,他立即做出一件“壮举”——宴请平叛有功的将士 。
几天之后,宴会在清漪园(光绪年间改名颐和园)万寿山下的玉澜堂举行 。将军们筷子一挥,几碟小菜立即见底,吃又没得吃,退席又不敢,只好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
后来,在探讨新疆设防方案时,将军们提出的布防方案就是通不过 。本来,将军们已经考虑到了道光帝的吝啬,准备上奏仅要一万八千名士兵镇守新疆,但道光帝一下子就给砍去了三分之二,只批准清军留守六千人 。
将军们愤然回击,提出专守新疆东部,西部自治,不予设防的方案 。道光帝又大骂他们放弃新疆防守,指责其居心叵测 。
网络配图
经过几年的争执,根据《清史稿》记载,最后决定于“各省绿营兵额内裁百分之二,岁省三十余万,以为回疆(本名西域,又名新疆)兵饷”,方案才得以通过 。此后,在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急于妥协,也不能不说与吝啬的个性有关 。总之,在讨论诸如海防、边务、黄河治理等问题时,大臣一提到拨款,道光皇帝立即面露不悦之色 。
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一则是生性吝啬,视节俭为理想、乐趣;再则,是以此作为挽救财政危机的一种对策 。
那么,道光帝的“节俭”有助于解决国家的经济危机吗?尽管道光皇帝为国家节省了一些经费,却无助于经济危机的解决,财政状况也未见彻底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以至有的大臣发出了这样的质问:为什么乾隆朝挥金如土而国库充盈,如今日日节俭却民生罕裕,“岂愈奢则愈丰,愈俭则愈吝耶”?这个疑问何尝不同样困扰着道光帝呢 。
网络配图
总之,作为一国之君,不去大刀阔斧地开源兴利,而在一饭一衣上锱铢必较,这就不是节俭,而是舍本逐末的抠门儿、吝啬了 。
不过,道光皇帝为政初期也不能说一无作为 。道光初年,新疆爆发张格尔叛乱,道光帝指挥数万大军,平定叛乱,在维护中国统一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