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杀人要选在午时三刻?背后原因惊人

我们看很多古代的影视作品中,要斩犯人的时候基本都选在午时三刻 。行刑官就坐在那里等午时三刻的到来 。太阳已经出来了,很热的天,大汗淋漓的,然后扔出去这个监斩的牌子 。刽子手再手起刀落,人头就落地了……那为什么要选在午时三刻呢?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古人把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午时就是11点到13点的时候,午时三刻就正好是中午12点左右 。12点是一天当中,太阳正当空的时候,也是阳气最盛的一个时候 。
选择午时三刻,是因为古人有封建迷信在里面 。觉得杀人这件事毕竟是要跟阴曹地府打交道,那么在午时三刻砍头,可以抑制住来自阴曹地府的阴气,利用这个最盛的阳气抑制住犯人的哀怨之气 。以免变成厉鬼跑来索命什么的……真是令人一阵背脊发凉啊 。这是古代人的解释 。
网络配图
如果用现在的解释,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因为中午十二点,人肚子都饿了,该吃午饭了 。精力也进入一个疲惫的状态,精神往往不能集中了,犯人的反抗意志也会比较低,这个时候斩犯人相对来说可以使他没那么痛苦 。
我们还经常在古代电视剧看到一个情况,就是秋后问斩 。那么为什么非要秋后问斩呢?
网络配图
【为什么古代杀人要选在午时三刻?背后原因惊人】这个就涉及到古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问题了 。秋天都叶落了,开始进入一个凋零的季节,肃杀之气油然而生,这个时候杀掉一个人,似乎就能符合这个世界的自然变化 。也就是说秋后杀掉一个人,似乎是顺应天意的一个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