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熟人见面常用的寒暄语,一般情况下人们理解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指的是三年,其实这种用法和理解存在很大的误区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先说理解上的误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诗曰: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葛”是一种藤本植物,或曰葛藤 。“萧”是草本植物,也叫艾蒿,有香味,古人用作祭祀或药用 。“艾”是一种菊科植物,与“萧”相似 。这实际上是一首情诗或情歌,全诗仅三句,每句仅变换了几个字,就把热恋中情人思念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诗里给我们三个时间概念即:三月、三秋、三岁,前一个和后一个很具象,“三秋”有些抽象,“孔颖达疏”注曰:“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 。”因此,这首诗用现在语言理解,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一日不见,如隔九月!一日不见,如隔三年!
全诗层层递进逐渐深化,把对情人的思念幻化成漫长的时间,给人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和想象空间,使之更具诗意 。其实,“三月”“三秋”“三岁”都是形容时间的漫长,都可以表达出情人之间这种天天想念的心情 。此诗经过后人的演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意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具体指多长时间,其实并无意义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说用法上的误区:前面说过,这是一首情诗或情歌,表达的是情人之间殷切思念之情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热恋中的情人如果一天不见都感觉时间的难捱,总觉得日子是如此的漫长,总想天天“粘”在一起,连情人去采葛的一点时间都觉得十分想念,所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是不可乱用的 。如果朋友或亲友之间见面时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表达问候,未免让人产生“同性恋”的联想,就会招来旁观者的“白眼”,从而产生不必要的误解,这犹如用“朝夕相处度日如年”来问候对方一样让人反感、恶心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最早竟不是说思念甚密吗】
- 古代最早的腊八节有什么活动 古代最早的腊八节人们会做什么
- 揭秘中国史书上记载最早的一个太监是哪位
- 哪个国家最早种植棉花
- 古代用来纪年的年号最早出现在哪里,为什么要用年号呢
- 为什么说墨子竟然是中国最早的黑社会老大?
- 最早的整形技巧竟然是从唐朝杨玉环开始的呀!
- 红包的寓意 最早的红包是怎样的
- 古代口腔卫生:牙齿清洁最早用的是杨柳枝
-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最早出自哪里
- 古代贵妃杨玉环是世界上最早的整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