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武则天谜团:关于武则天几个未解之谜

武则天是事迹繁杂、角色多变、且性格极其复杂的一位历史人物,故在她的身上笼罩着层层疑云 。推究起来,其形成原因有三:或好事者为之,如面相之谜;或经史混淆之,如年寿之谜;亦或不明原因而成之,如乾陵前面的那通“无字碑” 。正是如此,后人才对她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或通过不同角度来研究她,或通过不同形式来演示她 。本文意图拨开疑云,探究原委,以帮助大家看清她的本来面貌 。
面相之谜
武德七年(624年),武则天出生于今山西中部的文水县 。武则天执政后,因她生于此地之故,曾更名兴武县,还效仿汉高祖刘邦,免除了这里人们的租赋 。武则天逊位后,旋即恢复文水县名 。
关于武则天的相貌,《旧唐书》称为“美容止”;《新唐书》说她“其有色”;《唐会要》称谓“有才貌”;而《太平广记》引《感定录》则渲染她有“帝王之相” 。其父武士彠请益州著名相士袁天罡为全家人看相,言其全家人皆富贵也 。武则天当时还在怀抱中,穿着男孩衣服,被乳母抱了过来,袁天罡“举目一望”,大惊曰“龙睛凤颈,贵之极也” 。并预言若是女子,日后当为天下之主 。
《唐新语》中又说,袁天罡不仅看了武则天的面相,还让她试着走了几步,才确定“若是女,当为天子” 。史书中的皇帝,不是有祥瑞之象,就是有灵异之貌,以此证明“君权神授” 。那么,武则天自然也是概莫能外的了 。
名字之谜
据史书记载,武则天一生用过媚娘、明空和曌三个名字 。台湾学者考证,她在叫媚娘之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约” 。
媚娘之名载于《新唐书·武后传》:“太宗闻士彠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岁”,“既见帝,赐号‘媚娘’” 。算起来,武则天用媚娘这个名字,大概只有20多年的时间 。因为她自感业寺二度入宫后,其身份已经变成了唐高宗的昭仪 。无论是从伦理出发,还是从政体考虑,继续称呼“媚娘”显然是不合适了 。可以明确的是,她在登基后,立即弃用了媚娘之名 。
明空之名载于《唐大诏令集》中的《改元载初敕》:“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朕宜以‘明空’为名 。”明,人世间;空,佛教用语 。四大皆空 。可能是刚刚登基,为了表示低调行事,故选用了这个略显消极的名字 。
曌之名载于《资治通鉴》:“太后自名‘曌’,改诏曰制 。”很有可能,武则天叫“明空”不久,就改称“曌”了 。“明”字加“空”组成为“曌”字,音读为“照”,彰显光亮 。在她独创的十二个字中,第一个即为“曌”字 。为了避讳,遂改诏书为制书,而其孙李重照也得改名为李重润 。此后,武则天名曌,一直用到她死 。
据台湾学者考证,武则天还有一个叫做“约”的名字,主要是根据《旧唐书》中关于“孙处约者”因“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这条资料并引旁证而作出的结论 。因无实证,只能存说立此 。但是,她在叫做媚娘即十四岁之前还有一个名字的说法,应该说是有道理的 。
“所生女暴卒”之谜
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产四子、二女 。其中,长女死于襁褓 。对于这个婴儿之死,武则天与王皇后都曾背上了“杀人”的罪名 。然而,究其真相如何,众说纷纭 。宋人司马光曾从“虎毒不食子”的伦理常情断言“恐武后亦不至于轻浅如此”,可一般人则宁肯信其有而不愿信其无 。
在《旧唐书》本纪、列传中都没有记载此事,只是在史臣曰提到“振喉绝襁褓之儿”,详情不明 。《唐会要》记载:“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 。”《新唐书·武皇后传》则做了详尽记载:“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阳为欢笑,发衾视儿,死矣 。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 。’昭仪即悲啼,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馋媢,今又尔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