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乌拉那拉middo;如懿皇后缘何与乾隆反目

乌拉那拉氏是满洲正黄旗人,佐领那尔布的女儿,原来地位就不高,是乾隆的第二个皇后 。她十三岁时被选为秀女,被雍正帝赐给四阿哥弘历为侧福晋 。乾隆继位之后,于乾隆二年(1737)举行册立大典时,乌拉那拉被封为妃,由于她温顺贤惠,颇受皇太后的喜欢,因此在宫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八年后,又被封为贵妃,以褒奖其温顺的品格 。在册文中称她是性格婉顺,气质文才柔嘉,秉持妇德,向来服侍勤奋 。
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的原配皇后身亡,皇太后看中了乌拉那拉,欲册立为皇后,但乾隆帝因与孝贤皇后感情颇深,没有立即举行册立,便先立为皇贵妃以摄领六宫事 。直到乾隆十五年(1750)八月,才正式册立乌拉那拉为皇后 。此后,她先后生了两女一男,但都早亡 。乌拉那拉做了皇后之后,虽然乾隆说只是“循序”的结果,实际上还是她的品貌端庄、性格温顺的原因,不仅深为皇太后的赏识,也同样受到乾隆的喜爱 。
网络配图
那么,既然这样贤惠的皇后,又是大清国盛世王朝的“国母”,为何会削发,甚至死后会被降等级按皇贵妃等级殡葬呢?
乾隆帝在中国历史上还算是奋发有为的皇帝 。在位之时,也承袭了以前老祖宗留下的精髓,还能乾纲独断,文治武功,开疆领土,均有可观,出现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但到了中末期,社会稳定了、繁荣了,而乾隆本人又好大喜功,刚愎自用,开始出现封建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矛盾 。然而,以“十全”功业自称的乾隆帝又怎么会在意,仍然是沉迷于自高自大之中,屡屡兴师动众、耗费巨大、劳民伤财的出巡,借以显示繁华盛世,借机风流于江南 。
而乌拉那拉皇后失宠就发生在她陪乾隆皇帝第四次南巡的途中 。这次南巡也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 。
南巡初期,一切都很正常,途中,皇帝还为她庆祝了四十八岁千秋 。闰二月十八日,他们来到杭州,在风景秀丽的“蕉石鸣琴”进早膳时,皇帝还赏赐给皇后许多膳品,但到了当天晚上进晚膳时,皇后就没有再露面,甚至此后,皇后再也没有露过面 。后来才知道,在闰二月十八日那天,乾隆派和硕和嘉公主额驸福隆安把皇后由水路送回京师 。而南巡结束了,回到京师不久,乾隆即下令收回皇后手中的四份册宝,即皇后一份、皇贵妃一份、娴贵妃一份、娴妃一份,裁减了她手下的部份佣人,到了七月份,那拉皇后手下只剩两名宫女,按清宫制度,只有位分最低微的答应才配备两名宫女 。
网络配图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五日,正在木兰狩猎的皇帝发了一道上谕:“据留京办事王大臣奏,皇后于本月十四日未时薨逝 。皇后自册立以来尚无失德 。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后巡幸江浙,正承欢洽庆之时,皇后性忽改常,于皇太后前不能恪尽孝道 。比至杭州,则举动尤乖正理,迹类疯迷 。因令先程回京,在宫调摄 。经今一载余,病势日剧,遂尔奄逝 。此实皇后福分浅薄,不能仰承圣母慈眷、长受朕恩礼所致 。若论其行事乖违,即予以废黜亦理所当然 。朕仍存其名号,已为格外优容 。但饰终典礼,不便复循孝贤皇后大事办理 。所有丧仪,止可照皇贵妃例行,交内务府大臣承办 。著将此宣谕中外知之 。”
皇后死了,皇帝却说是她福薄所致,并且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 。直至此时,帝后反目事件才以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形式展现在天下人眼前 。
那究竟是什么事情导致帝后反目的呢?
乾隆四十三年,在金从善事件中,皇帝自己给了一个解释:“孝贤皇后崩逝时,因那拉氏本系朕青宫时皇考所赐之侧室福晋,位次相当,遂奏闻圣母皇太后,册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又越三年,乃册立为后 。其后自获过愆,朕仍优容如故 。乃至自行翦发,则国俗所最忌者,而彼竟悍然不顾 。然朕犹曲予包含,不行废斥 。后因病薨逝,只令减其仪文,并未降明旨削其位号 。朕处此事,实为仁至义尽 。且其立也,循序而进,并非以爱选色升 。及其后自蹈非理,更非因色衰爱弛......"皇帝自己的说法就是,皇后剪了头发,这是大不敬大不孝,要知道古人可是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看得很重要的 。但这只是强势一方的一面之词,而且还是时隔十几年之后为了反击来自民间的指责才作出的解释,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