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食稀奇故事:仲康日食让天文官丢了脑袋

导语:早在远古时代,太阳就是祖先崇拜和依赖的对象 。人们习惯了太阳的朝升夕落,但有时她会突然在白天消失,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和揣测 。这种我们今天称为“日食”的自然现象,曾经让古人丢过性命,也曾经让两个国家从激战走向和平……古人对日食的原因知之甚少,也因此发生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日食是比较罕见的天象,日全食尤其罕见 。在不知日食成因的古代,日食的发生会让人极度恐慌,因为太阳如果从此消失的话,大地上的生命将注定灭绝,所以古代几乎所有的民族都认为日食是一种凶兆 。虽然后来人们从经验上知道日食发生的时间都很短,太阳不会永远被“食”,但仍然认为日食是老天对人间的“严正警告”,直到人们彻底认识了天体的运行规律后,日食才揭掉这背了几千年的“黑锅” 。下面,通过几个小故事,我们看一看古人怎样认识日食,以及这些认识又是怎样逐渐进步的 。
让天文官丢了脑袋的“仲康日食”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的观测了 。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运行规律,制定尽可能精密的历法以满足农业社会从事农耕的需要;第二个原因比较复杂,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观念,这种观念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帝支配着人间,在支配过程中,天帝经常通过星象上的变化给人间以预兆和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庞大的司天机构日夜监视这些天象的变化 。天文官作为人间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地位和威望都非同一般 。由于天文官举足轻重的位置,朝廷对于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时刻不敢懈怠 。
话说夏朝之时,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国势刚从前朝太康时代的动乱中恢复过来,朝廷内外很有些“中兴”的气象 。这年的金秋季节,麦浪滚滚,晴空万里,农民们正在田里收获一年的劳动果实,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盆打锣,按过去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因为“天狗吃太阳”预示着国家将有灾难发生,可能会危及帝王的地位或生命 。那时,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天狗吃太阳”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羲和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贡献钱币以把太阳重新召回 。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宫殿前了,却独不见羲和的身影 。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仲康大帝顾不得多想,连忙主持开始了救护之礼 。
殿内殿外一片忙乱,宫中乐官急急忙忙敲响了救日的鼓声,主管钱币的官匆匆地赶往钱库去取钱,其他官员也慌慌张张跑来跑去安排仪式,这时天色越来越暗,突然,天地一下子陷入黑夜,几步之内难辨人影,太阳被天狗彻底吞吃了 。仲康大帝率众官跪倒在地,一遍遍地乞求上天宽恕,这一瞬间,人人心中都十分恐惧,心想因为没有及时救护,太阳可能永远不出来了,大夏王朝的末日到了 。
不知过了多久,就在人们感到彻底绝望时,太阳的西边缘露出了一点亮光,大地也逐渐明亮起来,日盘露出得越来越多,天狗终于把太阳吐出来了!仲康大帝和文武百官这才舒了一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