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武则天无论如何折腾都未影响盛唐的大势( 二 )


在她的治下 , 高层政治和政风应当是相当败坏的 。为了取得权力 , 武则天以不断地清除权力道路上的障碍为要 , 诛杀长孙无忌等权臣是唐高宗赞许的 , 但是此后动辄罗织罪名清洗大臣 , 甚至两任太子皆不得善终 , 则是武则天刻意为之的;当她拿到权柄 , 为了巩固政权 , 不惜广开告密之风 , 用酷吏政治来御国 , 遂使宗室人员及异己者尽遭屠戮 , 恐怖政治一统天下;及至她成为皇帝、权位得到巩固后 , 又大肆任用自己的武家子侄和男宠 , 官员需要奉承他们方为进身的捷径 , 遂使阿谀之风流毒天下 。如此败坏的政风 , 与贞观之治的方略是背道而驰的 , 对清明政治而言无疑是戕害的利斧 。
于是 , 唐太宗时代刻意营造的“君臣一体”政风荡然无存 , “上有所好 , 下必甚焉” , 君臣之间成了真正的依附关系 , 群臣皆在揣测皇帝所好以迎之 , 接近女皇的男宠就成为一条终南捷径 。有一个故事称 , 大臣宋璟因为呼男宠张易之为“张卿” , 顿时引起其他大臣的当面质问“奈何呼五郎为卿?” , 在这些马屁官员看来 , 呼人为“郎”有亲近尊敬之意 , 以“卿”呼之实为不敬;而男宠张昌宗被人谀为“面似莲花” , 一个谀媚大臣杨再思道:“人言六郎似莲花 , 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 , 非六郎似莲花” , 其阿谀如此 , 令人不忍卒读;再如写有佳句“魂随南翥鸟 , 泪尽北枝花”的诗人宋之问 , 一直厚着脸皮想努力成为武则天的男宠 , 不料因为他有口臭被女皇所拒 , 只好转拍男宠张氏兄弟的马屁 。在这种政治气候下 , 阿谀奉承、贪赃纳贿、失却儒家道德成为官场必备 , 如一剂毒药慢慢地侵蚀着本来健康的国体 。
表现在国家财政开支上 , 女皇热衷于神道建设 , 她兴建佛寺、建造大佛、九鼎、十二肖神 , 多次进行封神、封禅活动 , 并且两造明堂 , 建设天枢 , 遂使国库空竭 , 甚至需要洛阳胡商和四夷君长来捐钱 。君王如此 , 世上的奢侈及享乐之风日甚 。
至于国防事宜 , 女皇依照自己的威权人格选择了与诸夷硬碰硬的方式 , 由此兵役屡兴 。咸亨元年(公元670年) , 薛仁贵统兵10万往击吐蕃 , 大非川一战全军覆没;仪凤三年(公元678年) , 李敬玄统兵18万又被吐蕃打败;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又三败于吐蕃;从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到女皇下台 , 东突厥汗国在北部又复崛起 , 与唐朝有大小数十战 。在女皇的执政生涯中 , 吐蕃和东突厥成为她最棘手的外交问题 , 她一味采取硬碰硬的方法 , 少有唐太宗的制衡和羁縻方略 , 由此败绩甚多 , 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老百姓不堪其扰 , 到了武则天晚年 , 人们为了逃避赋税和劳役 , 户口逃匿与欺隐的现象日重 , 由此开始威胁盛唐的柱石:均田令、租庸调法、府兵制 。这种影响是深远的 , 到了唐玄宗时代 , 因为均田制的溃失 , 府兵制也就走到了尽头 , 客观上造成了安史之乱 , 此后的藩镇割据使盛唐成为历史 。
盛唐的柱石形成非一日之功 , 而形成的柱石也不会瞬间崩塌 , 会有一个逐渐侵蚀的过程 。女皇的统治慢慢开始侵蚀盛唐的肌体——奢侈营造花费与兵役损耗 , 使劳役日益沉重 , 社会也日益残破 , 由此官场乱象顿生、贪官日益得利 , 社会的公平正义渐散 , 则政权危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