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霸道的饮食习惯:宋朝人吃鲨鱼主要吃皮

【宋朝人霸道的饮食习惯:宋朝人吃鲨鱼主要吃皮】 现代人吃鲨鱼 , 最看重它的鳍 。宋朝人吃鲨鱼 , 最看重它的皮 。
鲨鱼皮真是好东西 , 能做剑鞘 , 能做刀鞘 , 能做盔甲 , 能做钱包 , 居然还能吃 。怎么吃?“煮熟 , 剪以为羹 , 一缕可作一瓯 。”(庄绰《鸡肋编》卷上 , 下同)去砂 , 煮软 , 剪成长条 , 炖汤喝 , 一条能炖一小锅 。炖完汤 , 皮不断 , 用筷子挑出来 , 丝丝缕缕盘在碗里 , 就跟长寿面似的 。夹住一头 , 往嘴里一放 , 使劲一吸 , 哧溜哧溜往里钻 , 又嫩又滑又筋道 , 嗯 , 好吃!
宋朝有位游师雄 , 陕西人 , 没见过鲨鱼 , 更没吃过鲨鱼皮 。朋友炖了一锅 , 给他盛一碗 , 他三下五除二就给消灭了 。朋友问:“味新觉胜平常否?”这玩意儿就是传说中的鲨鱼皮 , 你感觉怎么样?跟你平常吃的东西不是一个味道吧?他愣愣地说:“将谓是馎饦 , 已哈了 。”原来是鲨鱼皮啊 , 你咋不早说?我还以为是面条呢 , 没过牙就吃了 , 啥味道?我没尝啊!
故事讲到这里 , 问题来了:游师雄吃鲨鱼皮不过牙 , 生吞下肚 , 是因为他把鲨鱼皮当成了面条 。为什么一当成面条就生吞下肚、完全不咀嚼呢?因为他那个地方的人有一种非常独特的饮食习惯———“食面盖不嚼也” 。平常吃面从来不嚼 , 都是生吞 。
听了这个解释 , 大伙可能会觉得荒唐:“吃面哪有不嚼的?太傻了吧?”其实也没啥可奇怪的 , 我们豫东农村也有这样的饮食习惯 , 吃拨鱼儿的时候就不嚼 。
拨鱼儿也是面食的一种 , 做法简单:调一碗面糊 , 烧一锅水 , 待水开了 , 用大勺子舀一勺面糊 , 架到锅上 , 再用小勺子往外拨 , 左拨一下 , 右拨一下 , 面糊一片片飞进锅里 , 先沉底 , 再上浮 , 一个个都是大头小尾巴 , 扁扁的身子 , 状如小鲫鱼 , 故名拨鱼儿 。拨鱼儿煮熟 , 捞出过水 , 浇上菜汁 , 多放醋 , 多放红油 , 酸酸辣辣的 , 汤味很正 。
拨鱼儿的汤味非常重要 , 拨鱼儿本身的味道就不太被人关心了 。为什么不关心?因为我们那儿的小孩子打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拨鱼儿不是用来嚼的 , 是用来喝的!”吃拨鱼儿不能嚼 , 它什么味道也就不重要了 , 连汤带鱼儿一起吞吧 。所以在我们老家 , 吃拨鱼儿不叫吃拨鱼儿 , 叫“吞拨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