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鱼养殖条件?( 三 )


3、饲料条件
养定后第三天开食 , 喂食泥鳅小虾和鸡肉 。泥鳅太大要切段改刀 , 以嘴大小能一下轻松吸进去的大小为主 。
二、鲟鱼养殖技术1、投喂量与投喂方法具体根据天气的情况有所变动 。投饵量 , 前期按鱼体重的5%-7%投喂 , 后期按鱼体重体重的4%-5%技喂 , 具体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日投饵2-4次 。每次投喂时定时、定量将饵料均匀投撒于池中 。
2、水质管理水质要求清新 , 每天排污1次 , 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 。苗种阶段每隔7天清池1次 , 成鱼阶段15天清池1次 , 保持池内清洁及水流畅通 。水位苗种阶段保持在0.3-0.4厘米 , 成鱼阶段为0.4-0.6厘米 。水位交换苗种阶段3-4次/小时 , 成鱼阶段2-3次/小时 。养殖期间溶氧在6.68-10.48毫克/升 , pH值7.78-8.56 , 平均温度10.1-22.3°C为宜 。
3、日常管理随时观察鱼活动及摄食情况 , 及时清除残饵应 , 每天做好天气、水温、投饵、防病及鱼类生长抽查情况记录 。
三、鲟鱼常见病害的防治一、鲟鱼车轮虫病
病症与病因:病原体为车轮虫 。因病原体在鱼体和鳃耙上寄生过多而引起鱼体衰弱、游动迟钝、不摄食、生长缓慢 , 严重时大量死亡 。
防治方法:用5%的食盐水浸泡1小时左右 , 然后采取流水饲养有较好疗效;此外 , 也可用15%-25%浓度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 , 但不能使用硫酸铜 。
二、鲟鱼肿嘴病
病症与病因:此病在史氏鲟的幼体阶段发生得较多 。是由细菌引起的 , 主要是因为投喂变质的饵料所致 。病征为嘴肿、四周充血、排泄孔红肿、不能活动 , 有时伴有水霉病发生 。
防治方法:及时捞出病鱼 , 清除残饵 , 换注新水 , 定期对饲料台进行消毒 , 保证饲料的质量 。
三、鲟鱼斜管虫病

中华鱼养殖条件?

文章插图
病症与病因:病原体为斜管虫 。当病原体大量寄生于鱼体、口腔、鳃部时 , 会引起病鱼烦躁不安 , 体表呈蓝灰色薄膜状 , 口腔及眼中黑色素增多 。
防治方法: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 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将病鱼转入流水池中饲养 , 死亡率可降低到4%以下 。
四、鲟鱼可以长多大鲟鱼是大中型经济鱼类 , 生长速度比较快 , 通常孵出经过1个月左右的养殖即可达到7-10厘米 。条件合适的情况下 , 经过9-10个月即可达0.75-1千克左右 。大的鲟鱼可以达几十甚至几百斤重 。
关于鲟鱼的养殖方法就先介绍到这里了 , 希望能帮到大家 。鲟鱼养殖是非常具有市场前景的 , 而且鲟鱼具有适应性广、生长速度快以及养殖周期比较短等多个优点 。
鲟鱼的养殖技术和条件?
01池塘条件池的规格为4亩 , 池底为沙地 , 每个池塘有一个独立的进排水口和固定的人工鱼饵池 , 鱼饵池的底部是水泥和混凝土的底面 , 并抹平滑 , 鱼饵池的面积在6-8平方米之间 , 上面有不同的遮阳网 。其水源是自流山涧水 , 年生水温度在18~24℃之间 , 水量可充沛 , 水质清澈 , 无污染 。无需定期补充新水就可独立供水 , 并可充分利用排水 。02饲养条件养鱼池 , 在安装前要彻底清洗干净 , 并用30-50毫克/米3诱饵锤酸溶液 , 清洗消毒池 , 是放鱼池的排水浓度灭菌 。选用无病无伤、健壮活泼、苗期放养规范 , 苗长10-15厘米 , 尾株放养600-1000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