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破城在即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

崇祯十七年正月初一 , 李自成在西安称帝 。
正月初八日 , 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 , 东渡黄河 , 兵分两路 , 直扑北京:其一路山西 , 经太原、宁武、大同、宣化等地 , 趋居庸关;另一路出河南 , 经卫辉、彰德诸府 , 入河北 , 经邢台、河间 , 趋保定 。约定会师于北京 。
崇祯心忧如焚 , 对诸臣不无抱怨地叹气说:“你们怎么不知道为朕分忧!” 。左中允李明睿在散朝后悄悄给崇祯支招 , 说:“闯贼气焰嚣张 , 直逼京师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 , 惟有迁都南京 , 才可以解除目前之急 , 从而再图征剿之功 。”
李明睿所说的迁都 , 并不是要象明成祖朱棣将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一样 , 大兴土木 , 几十万、乃至上百万军民 , 浩浩荡荡 , 一起搬家 。所谓“迁都” , 不过是说着好听 , 其实 , 就是逃跑 。
崇祯一走 , 大臣百姓跟着走 , 走得多少是多少 , 走到哪算哪 。当年 , 宋高宗赵构为了逃命 , “迁都”都不知迁了多少次 , 宋州、扬州、建康、越州、杭州 , 都是他曾经停留过的“行在” , 都后才把都城定在了杭州 。
网络图片
而宋高宗当年的情况根本就不能与现在的崇祯同日而语 。至少 , 大明政府所能控制的地盘 , 就比当年的宋高宗多出好几倍 。而且 , 在南京 , 大明朝廷还设置有一套完好的后备行政班子 。
实际上 , 在崇祯十六年六月 , 周皇后就提过迁都的建议了 , 她“以寇急” , 曾试探崇祯说:“吾南中尚有一家居 。”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乃是“盖意在南迁也” 。
应该说 , 崇祯是有迁都意向的了 。可是 , 无论如何 , 迁都都是个极其敏感的话题 , 后来就出现了辅臣周延儒因提议迁都惨遭下狱的事 。
现在旧议重提 , 崇祯忧心忡忡地对李明睿说:“这件事 , 事关重大 , 你不要轻易对别人说 。”当然 , 他也坦白 , 说:“此事我早有所想 , 只是没有人襄助才推延到了现在 。你和我想一块去了 , 但外边诸臣不赞成 , 奈何?此事重大 , 你先保密 , 切不可轻泄 。”
改日 , 崇祯广征大臣们的意见 。他这一广征群臣意见的行为 , 曾被许多不了解明朝政治制度的人以为是他是爱惜自己的名声 , 不肯落下“逃跑”之名 , 所以想由有名望的大臣来提 , 好让群臣做替罪羊 。
【李自成破城在即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迁都】其实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 。虽然 , 明太祖朱元璋开国之初所追求的是君主独断的政治模式 , 为此 , 还特意废除了宰相之职 。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 , 君主的权力还是受到了越来越大的限制 , 内阁还是朝着宰相机构的职能靠近 , 且因为明朝内阁所拥有“票拟”之权 , 使得其对皇帝权力的限制超过了过去的宰相 。
网络配图
所谓票拟 , 便是代皇帝草拟各种文书 , 主要是关于六部、百司各类政务奏请文书的批答 。其中不乏是与皇帝共同讨论后作出决定所拟成的 , 但绝大多数是内阁先拟好批答文字 , 连同原奏请文书一起送皇帝审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