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历史上反贼魏延的保护伞竟是诸葛亮?

魏延应该是三国时代颇具争议的一位人物 。在名著《三国演义》中,这位勇武过人的名将,只是因为同顶头上司诸葛亮的北伐意见不合,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落个诛夷九族的下场 。那么,历史中魏延是否真如演义所言,身陷诸葛亮的黑手,落个身败名裂?如若翻阅史料,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
当然,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魏延的个人履历:魏延早年只是刘备帐下的一名小兵,负责喂喂马、带带小孩之类的散事(这和演义里战文聘、斩韩玄的说法有些不同) 。当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魏延的理想绝不在于烧饭砍柴 。后在,刘备部署入蜀战役,魏延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奋勇临阵,数有战功 。这一切,自然被刘备看在眼里,不久,魏延就被提拔为牙门将军 。
【揭秘:三国历史上反贼魏延的保护伞竟是诸葛亮?】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政治军事中心将要迁到成都,这时候,需要一位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军事重镇汉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必定是张飞,张飞也以为必定是自己 。刘备却破格拔魏延为都督,领汉中太守 。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担此边防重任,一时间舆论一片哗然 。为了消除大家的误会,刘备特地开了一个采访人员招待会 。会上,刘备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次成功的媒体见面会,给魏延的公众形象大大加分 。
从打杂小兵到镇守一方的军区司令员,魏延在短短数年之间就完成了自己事业的三级跳 。当然,急剧地蹿红也使魏延的个人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权力如此唾手可得,魏延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 。不过,魏延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随着“老板”刘备伐吴失败,身死白帝城,蜀国的实权人物,也由刘备变成了诸葛亮 。
文人出身的诸葛亮,在魏延眼里无非是个学院派人物,按现在话讲就是“砖家”、“叫兽”之流 。不过,诸葛亮毕竟是顶头上司,尽管心中不以为然,但也不太敢造次 。可自诸葛亮之下的一干同僚,魏延可就丝毫不给面子了 。这时,刘琰撞到了枪口 。这位刘琰同志,可是蜀汉政权的元老人物,早在刘备领豫州牧的时候,就已经随之南征北战 。有趣的是,尽管久在军中,可刘琰同志却从不上阵杀敌,只是在后方做做心理辅导,搞搞文艺活动,丰富一下士兵的业余生活 。
对于刘琰这位文艺骨干,军旅出身魏延是很有偏见的:军人的职责是杀敌,要跳舞回家跳去 。有次刘琰在军中准备文艺节目,恰被魏延撞见 。一个大男人领着一干女子成天在舞台上骚首弄姿,成何体统,魏延气不打一处,破口大骂 。中国人是很讲究排资论辈的,一位政坛元老被一名后生面叱,肯定是很难下台 。不久,刘琰就在诸葛亮面前参了魏延一本 。其实,魏延平时的霸道作风,诸葛亮是有耳闻的,但奈何蜀汉后期将星凋零,魏延又是个人才,因此一直未有问罪 。刘琰的密本,让诸葛亮左右为难 。权衡再三,诸葛亮觉得北伐在即,搞娱乐应该让位搞军事的,于是给刘琰安了一个造谣的罪名,遣送回了成都 。
如此看来,正是诸葛亮这把无形的幕后保护伞,魏延得以躲过刘琰的“政治挑衅” 。不过,魏延同志嚣张的气焰并未因此收敛,反而愈发目中无人,甚至连诸葛亮的秘书杨仪,竟也不能幸免 。《三国志》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延与长史杨仪相憎恶,毎至并坐争论,延或举刃拟仪” 。虽然开军事会议并非要求一味地斯文端坐,但拿刀在别人头上晃,行为显然有些不妥 。杨仪是文人出身的,“小宇宙”比较脆弱,经此恐吓,往往都是梨花带雨 。每每遇此剑拔弩张情景,诸葛亮总会拉着委屈的杨仪,蹲在军营外的广场上喂一下午鸽子,不发一语,然后再回营吃饭,当没事发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