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是怎么回事?狸猫换太子是真实事件吗

狸猫换太子是怎么回事?狸猫换太子是真实事件吗
狸猫换太子是一个传说故事 。传说中的包公最辉煌的功绩是审出了发生在宫中的一件大案——狸猫换太子案,替宋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 。
宋仁宗亲生母亲究竟是谁?
仁宗赵祯,真宗子 。大中祥符八年封寿春郡王,天禧二年(1018)封升王,立为太子 。乾兴元年(1022)即位,由刘太后垂帘听政,明道二年(1033)太后死,始亲政 。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作为一个守成之君,能守祖宗法度,性情文弱温厚,其武功谋略不及太祖、太宗,在与西夏王朝的长期对峙中表现平平,宋王朝屡战屡败,军事上处于弱势地位 。然
而,仁宗知人善任,也想解决当时社会存在的诸多弊端,提拔重用了一大批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因而其在位时期名臣辈出 。总体而言,仁宗算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其中也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 。
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主人公的传奇经历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清末成书的小说《三侠五义》称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 。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 。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 。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
自宋朝以来,由于小说、戏剧等各种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的演绎,仁宗生母之谜日益鲜活生动,备受世人关注 。尽管历朝历代增加、删改了不少或虚假或真实的内容,而且,戏曲和小说中情节也不尽相同 。然而,这一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大案,仁宗究竟是真宗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亲生,无论是小说,还是戏曲,几乎众口一辞,认定仁宗是李妃所生,而非刘皇后之子 。
事实也大体如此 。李氏本是刘后做妃子时的侍女,庄重寡言,后来被真宗看中,成为后宫嫔妃之一 。在李妃之前,真宗后妃曾经生过5个男孩,都先后夭折 。此时真宗正忧心如焚,处于无人继承皇位的难堪之中 。据记载,李氏有身孕时,跟随真宗出游,不小心碰掉了玉钗 。真宗心中暗卜道:玉钗若是完好,当生男孩儿 。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 。这一传说从侧面反映出真宗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态,也是真宗无奈之余求助神灵降子的真实写照 。虽然不尽可信,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氏后来的确产下一个男婴 。真宗中年得子,自然喜出望外 。仁宗赵祯还未来得及睁开眼睛记住自己亲生母亲的容颜,便在父皇真宗的默许下,被一直未能生育的刘氏据为己子 。生母李氏慑于刘后的权势,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别人夺去,却不敢流露出任何不满情绪,否则不仅会危害自身,也会给亲生儿子带来灾难 。
乾兴元年,13岁的仁宗即位,刘氏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权倾朝野 。后人或许是出于男权意识,或许是基于正统观念,将刘后比作唐代的武则天,而对她当政非议甚多 。加上宋初有过兄终弟及的先例,而真宗又确有一个能干的弟弟泾王赵元俨,便出现了许多传闻,说刘后在真宗临终时,以不正当手段排斥赵元俨,从而攫取了最高权力 。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称,在真宗病逝前最后一刻,真宗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展三指,以示意叩榻问疾的诸大臣 。后有人臆测,当时真宗是想让自己的弟弟,也即小说戏文中知名度极高的“八千岁”元俨摄政并辅佐赵祯 。但刘后于事后派人对大臣解释说,官家所示,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别无他意 。元俨闻听此事后,发现自己已成为刘后当权的障碍 。为了避免遭到刘后的残酷政治打击,他立即闭门谢客,不再参与朝中之事,直至刘后去世,仁宗亲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