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搞阳山碑面子工程,巨碑立不起来竟成笑话

朱棣和很多帝王比较起来 , 还算是一个好皇帝 , 但他也有不少让人诟病的地方 , 比如他的皇位就是从建文帝朱允炆手里抢来的 。
古人非常讲究“名正言顺” , 朱棣为了给自己正名 , 就干了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儿 , 准备给死去的老爹朱元璋大大地尽一次孝道 。
网络配图
朱元璋驾崩后葬在南京的孝陵 , 并标榜以孝治理天下 , 朱棣决定萧规曹随 , 继续提倡孝道 , 以利管理天下 , 收买人心 , 巩固统治 。朱棣为了标榜自己的正统 , 他要为朱元璋立一块石碑 , 儿子给爹立碑这个事儿不新鲜 , 别说是皇帝 , 就是普通的老百姓都可以轻易办到 。但朱棣要给朱元璋立一块古往今来 , 天下第一大的石碑 , 这可就超级难办了!
明孝陵 , 坐落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 经过工部的大臣们仔细勘察 , 他们发现在距离明孝陵50里地之外 , 有一座汤山镇 , 该镇的西北有一座阳山 , 在阳山的南坡上可以依据山体 , 开采出巨大的栖霞灰岩石碑 。
工部大臣还根据朱棣的要求 , 亲手画出了一块巨大的神功圣德碑碑图 , 这块碑封为碑座、碑额、碑身三部分 , 阳山碑材总高度达78米 , 总重31167吨 。
朱棣听完工部大臣的禀报 , 他当即传下圣旨 , 命数千名工匠 , 开赴阳山 , 并限令工期为一年半 , 必须凿出神功圣德碑 。工部大臣为了敦促石匠们尽快完成劈山取材的任务 , 严令石匠们必须要每人每天交三斗三升凿下来的碎石 。
人不是机器 , 石匠们拼了老命干活 , 一天交三斗三升凿下来的碎石可以 , 但第二天 , 第十天呢?恐怕谁也交不出了 。在接下来的九个月时间里 , 500多名石匠被累死 , 阳山一时间成了人间的地狱 。
网络配图
这时候 , 终于有一个人站了出来 , 此人就是明朝的大臣解缙 , 解缙“当当当”连问朱棣三个问题 , 朱棣当时就哑火了 。
这三个问题是 , 1:3万吨的碑石如何运到明孝陵?
2:78米高的碑石如何竖立起来?
3:这样重 , 这样高的石碑即使立起来 , 能有什么样的手段 , 防止它以后不会歪斜倾覆呢?
朱棣想了想 , 终于收回了圣旨 , 阳山巨碑就成了一个半拉子工程 , 工匠们随后 , 又凿出了一个8.78米高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 为朱元璋立在了明孝陵 。
阳山巨碑真的是朱棣的拍脑袋工程吗?小编看未必 。朱棣不仅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 他手下的满朝文物 , 在智商上也没有弱者 。
网络配图
78米高(4米高一层楼) , 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 这样的石碑别说在古代 , 即使在现代 , 也是个无法移动 , 无法竖起的废物 , 朱棣不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 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也都是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 , 朱棣的目的只有一个 , 他要用阳山巨大的废物石碑 , 向天下人表明一下自己“不靠谱”的孝心而已 。
当然 , 这些人中 , 最聪明的就是解缙 , 他不仅看得最准 , 而且在最应该劝谏的时候劝谏 , 他不仅给了朱棣一个台阶下 , 也让自己博得了一个忠谏之臣的好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