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意思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意思

意思:秋天夜晚的湖水清澈,没有一丝烟波水汽,可又怎么能够乘着流水直上青天呢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意思”出自唐代李白所创作的《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
《游洞庭五首》其二原文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
《游洞庭五首》其二翻译秋天夜晚的湖水清澈,没有一丝烟波水汽,可又怎么能够乘着流水直上青天呢 。

就姑且向洞庭赊来几分月色,将船驶向白云边,痛快的赏月饮酒吧 。
《游洞庭五首》其二注释南湖:洞庭湖在岳州西南,故可称南湖 。
耐可:哪可,怎么能够 。
赊:赊欠 。
《游洞庭五首》其二赏析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 。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

首句写景,兼点季节与泛舟洞庭事 。“南湖秋水夜无烟”一句,看来没有具体精细的描绘,却是天然去雕饰的淡语,惹人联想 。夜来湖上,烟之有无,其谁能察?能见“无烟”,则湖上光明可知,未尝写月 , 而已得“月色”,极妙 。
清秋佳节,月照南湖,境界澄沏如画,读者如闭目可接,足使人心旷神怡 。这种具有形象暗示作用的诗语,淡而有味 , 其中佳处,又为具体模写所难到 。在被月色净化了的境界里,最易使人忘怀尘世一切琐屑的得失之情而浮想联翩 。

湖光月色此刻便激起“谪仙”李白羽化遗世之想,所以次句道:耐可乘流而直上青天!传说天河通海,故有此想 。诗人天真的异想,又间接告诉读者月景的迷人 。
后两句写泛舟湖上赏月饮酒之乐 。“且就”二字意味深长,似乎表明 , 虽未上天,却并非青天不可上 , 也并非自己不愿上,而是洞庭月色实在太美 , 不如暂且留下来 。其措意亦妙 。
《游洞庭五首》创作背景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诗人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 , 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一组五首的七绝记其事 。这是其中第二首,它内涵丰富 , 妙机四溢,有悠悠不尽的情韵 。
《游洞庭五首》作者介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