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杀岳飞有哪些顶层设计?

后人无从得知宋高宗在杀岳飞这件事上究竟有哪些“顶层设计” , 考诸此后的历史 , 可以肯定的是 , 在南宋的150多年历史中 , 的确再也没有军人干政的事件 。这背后 , 不能说风波亭的冤狱没有相当的震撼力——连岳飞这样的大忠臣、大能臣都敢杀、都舍得杀 , 其他将领们谁还愿意“被道具”呢?
岳飞“讲政治”
在民间看来 , 岳飞大概就是那种不大会“讲政治”、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技术官僚”的绝佳样板 。
从民间各种版本的岳飞演义来看 , 他似乎都不那么精通于官场的逢迎之道 。而之所以能从一介屌丝 , 奋斗到位居三公之高位 , 完全是时势造英雄而已 。
这类解读框架中的岳飞 , 其悲剧就在于不讲政治 。因为不讲政治 , 动不动就要迎还二帝 , 却并不考虑最高统帅宋高宗到时还能不能继续当家作主;因为不讲政治 , 居然不在乎领导核心“金牌”的权威性 , 十一道金牌居然仍不班师 , 非要等老大发出催命的第十二道;因为不讲政治 , 他居然不和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的秦桧搞好团结……
这类解读框架下 , 中国特色的政治的确很黑很复杂 , 绝非屌丝们的有限阅历所能应对 。屌丝们便根据自己的标尺 , 调整了心目中英雄的尺度 , 把“自我”投射到了角色身上 , 以抒发、宽慰自己在现实政治中的无力及无奈 。因此 , 英雄、尤其悲剧英雄 , 便都被简单地归纳为一个公式:“好人”不会算计——或者是不擅算计、不屑算计——所以 , 总是被“坏人”算计 , 悲剧原来都是这么生产出来的 。这样的悲剧英雄 , 其在“讲政治”方面的能力 , 几乎如同一个可爱的弱智 。
显然 , 能在官场上取得与战场上同样辉煌的岳飞 , 其政治智商绝无可能如此低下 。岳飞以一介平民子弟的纯屌丝身份 , 投身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圈 , 并能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 , “官至太尉 , 品秩比三公 , 恩数视二府” , 岂能缺乏“讲政治”的基本功呢?那么 , 他为什么在身居高位、手握雄兵之后 , 敢于在意见不合时 , 冲着皇帝撂挑子?甚至 , 会如此不怕触犯大忌 , 涉入最高权力接班人的敏感问题?这是岳飞“讲政治”能力的缺陷 , 还是其充分、甚至过度自信的表现?
岳飞触及宋高宗最敏感处的 , 是他多次涉入最高权力接班人的设立 。如 , “(绍兴七年二月庚子)起复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以亲兵赴行在 。翌日 , 内殿引对 。飞密奏请正建国公皇子之位 , 人无知者 。及对 , 风动纸摇 , 飞声战不能句 。上谕曰:‘卿言虽忠 , 然握重兵于外 , 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飞色落而退 。参谋官薛弼继进 , 上语之故 , 且曰:‘飞意似不悦 , 卿自以意开谕之’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从多种不同的史料看 , 类似的奏对 , 似乎还不止一次 。
尽管岳飞的后人对此予以否认 , 但他们也承认 , 岳飞的确上过《乞定储嗣奏略》 。在子孙们看来 , 岳飞此举实在是为了江山社稷而不避嫌疑 , “视国事犹其家 , 常以国步多艰 , 主上(宋高宗)春秋鼎盛 , 而皇嗣未育 , 圣统未续 , 对家人私泣 , 闻者或相于窃迂笑之 。十年北征 , 首抗建储之议 。援古今 , 陈厉害 , 虽犯权臣之忌而不顾 , 天下闻而壮之 。”(《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