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酷刑治吏为何没有效果?

中国古代历史上没有哪个皇帝不想把国家治理好,把龙椅坐稳当 。虽然有个别皇帝实在昏庸无道,但只是例外 。
【朱元璋的酷刑治吏为何没有效果?】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一心想通过酷刑治吏整治朝纲,可结果却是贪污腐败有增无减 。朱元璋是否有屠杀忠良的嫌疑,不然声名显赫的功臣为何锒铛入狱?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能带领着大明王朝,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实属不易,雷历风行令人敬佩 。在这一点上,朱元璋比唐太宗李世民有过之而不及,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贫苦出身的朱元璋更想坐稳江山,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军权操纵在自己手里 。于是,他下令废除了丞相制,并废除了管理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这样不管军权和政权都稳稳地掌握了在朱元璋手里 。
网络配图
要知道掌握兵部、大督府的都是些实权之人,究其出身都是跟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兄弟,朱元璋为何如此狠毒?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代开国帝王的背后,清晰可见屠杀功臣的血色人生!单说废除丞相制,没有了位高权重的左右丞相与他产生矛盾,朱元璋岂不是说一不二?大明王朝岂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事实也就是如此,朱元璋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杀一儆百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株连九族那才是经常的事 。
明初的四大案,其中两大谋反案“胡惟庸案”与“蓝玉案”,让我们叹为观止 。先说胡惟庸,此人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随着朱元璋将丞相制的废除,胡惟庸也随着中国几千年来的丞相沿袭制画上了句号 。胡惟庸因被疑叛乱,遭朱元璋处死 。传闻胡惟庸随着权力的扩大,疯狂敛财和残害忠良,有谋害徐达一说,并有拉拢朱元璋的手下意图谋反 。
帝王的龙椅,岂容他人戏坐?朱元璋严惩不贷,在杀胡惟庸的同时,藉辞穷追其友好,包括开国第一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等大批元勋宿将皆受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 。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录告诫臣民,切以胡惟庸为鉴 。
其实,受牵连的这三万多人,大多都是胡惟庸的老部下,都是跟着朱元璋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兄弟 。就算有罪,也不会这么多人都有罪吧,朱元璋显然是在斩草除根!接下来的“蓝玉案”,就明显可见明太祖朱元璋是在找借口屠杀忠良了 。蓝玉先前是常遇春手下的一员猛将,屡立战功有临战勇敢,所向多捷之称 。
蓝玉虽然战功显赫,但朱元璋起初并没有封他为梁国公,以免掌握大权 。后因蓝玉逼奸元妃一事,朱元璋更加怀恨在心,听闻蓝玉改梁为凉,于是找个借口将其杀害了 。当时蓝玉的友好及手下被称之为蓝党,全部被朱元璋杀之殆尽 。
网络配图
不得不承认,蓝玉的部下是朱元璋的精锐部队,精兵良将从此不复存在了 。经过蓝玉案与胡惟庸案后,明朝元功宿将已屠戮殆尽,朱元璋不必担心有人谋反了,但朱元璋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
事实上,朱元璋越是想通过酷刑治吏整治朝纲,越造就了一大批的酷吏,开国功臣行迹消失,酷吏开始横行霸道起来,贪污腐败的现象日趋严重 。朱元璋一方面提倡廉洁,一方面对于官吏犯法特下重典,以吓阻官吏贪污腐败 。他规定官吏贪赃额满六十两的一律斩首,并且剥皮实草 。
越是这样,实权往往落在一些酷吏手里,私刑乱刑是避免不了的,奸人当道可想而知,贪污腐败有增无减 。郭恒案指的就是郭恒及同党,郭恒身为户部侍郎,通同各直省的官吏作弊,盗卖官粮,老百姓怨恨连天 。朱元璋之所以杀酷吏数万人,也是身不由己,因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可回头想想,朱元璋能够将开国功臣屠尽,不正是这些酷吏的功劳吗?结果姑息养奸,增添了民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