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的"节俭"为何丝毫动摇不了官员的豪奢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号称“富有四海”,坐拥世间富贵荣华 。可是,以皇帝的身份崇尚节俭,并且毕其生如一日的,道光帝可以说是首屈一指 。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 。
但是,史学家们评论道光帝的节俭时,往往带有一些揶揄的色彩 。那么,道光帝的节俭为何没有为他留下美名,却被人取笑为抠门、吝啬呢?作为一国之君,他究竟能俭朴到什么程度?道光帝这种过度的节俭,是天性使然还是别有用意呢?
天子抠门,举世无双
网络配图
在中国历史上,天子号称“富有四海”,以天子之尊崇尚节俭,而且毕其生如一日,道光皇帝堪称首屈一指 。这位自幼生长于挥金如土的乾隆盛世的君主能做到这样,实在难得 。
但是,史学家论起道光皇帝的节俭,往往带有些揶揄的色彩 。因为他节俭得过分了——该省的一定要省,不该省的也必须省,这就超出了节俭的范畴,显得吝啬了 。所以,说他“抠门儿”好像并不过分 。
道光帝的节俭,在他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 。那是嘉庆二十三年(公历1818年)的九月,道光随父亲嘉庆皇帝前往盛京,也就是今天的沈阳祭奠先祖 。晚上就住在沈阳故宫里,虽说是宫廷,但实际上相当局促简陋,不要说无法与北京的紫禁城相比,就是山西晋商的王家大院,也不知比沈阳故宫阔气多少倍 。
嘉庆皇帝特意把道光领到了清宁宫东暖阁,又叫人从仓库里拿来了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用过的遗物:已经没人会用的糠灯、牛皮制成的蠢笨的乌拉、不施油彩、不加雕琢的拐杖 。看着这些简陋的物品,听着父皇的讲解,回想着祖先创业的艰难,立志要节俭律己 。
回京后,道光与妻子一说,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间里除了床铺桌椅以外的家具陈设 。此后,每日下午四点前后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 。来回路远,太监怀里揣着烧饼,一路小跑,烧饼仍不免冰凉坚硬 。夫妻二人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灯都不用点了 。
道光皇帝登上皇位之后,迅即倡导节俭之风,并推而广之 。
道光元年,皇帝发表了一篇节俭的宣言书——《御制声色货利谕》,表达了节俭的理想:
网络配图
第一,重义轻利,不蓄私财 。要为国家省,为天下省,为百姓省 。他引用古人的话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就是说,百姓不穷,我这个皇帝能穷吗?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能富吗?但是,怎样才能使百姓富起来呢?他说,我给你们省 。
第二,停止各省进贡 。道光认为各省进贡的多是些土特产,比如水果、蔬菜、茶叶、药材等,地方官每每谄媚地说非珠玉可比,原不值多少钱 。但一点一滴,都是民脂民膏,省一点儿,百姓就少一点儿负担 。而且,不远千里,送到北京,运费太贵,浪费更大 。譬如盛京,每年进贡辽阳产的香水梨,梨本身不值多少钱,但要雇50个壮劳力挑到北京,一来一往一个月,挑到北京烂掉一半,浪费之大,可想而知 。
第三,不再增建宫殿楼阁 。经过康雍乾几代经营,皇室居所已经尽善尽美,除了日常维护外,不必再修 。今后那些想拿工程回扣,想讨好皇帝的人再打增建这个主意,花言巧语,蛊惑圣听,就是大清万世的罪人,将立即追究他的刑事责任 。
《御制声色货利谕》颁发全国,各级官员认真学习,热烈讨论,深入领会,一片颂扬之声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 了 。
网络配图
这不,眼前就有一个难题,道光帝说停止进贡,但各省官员谁也拿不准能不能当真,何况进贡本身对地方官来说也是有利可图 。于是,心照不宣,宁左勿右,照常进贡 。当然,进贡不叫进贡,叫孝敬,在皇上面前言辞再恳切些,不怕他不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