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女将秦良玉唯一被记载到史书的名将( 二 )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后金兵围困沈阳 。邦屏等奉命驰援,兵至浑河,悉沈阳失守,众军同仇敌忾,“白杆兵”一马当先,勇渡浑河 。在桥北结营未绪,即遭敌四面袭击,与友军以万余人抵敌数万人,杀敌数千人 。恶战中敌主力赶到,明军寡不敌众,邦屏率部英勇拼杀,和士兵千余捐躯沙场,民屏身负重伤突围脱险 。史载此次血战为“辽左用兵以来的第一血战”,兵部尚书张鹤鸣奏称:“浑河血战,首功数千,实石砫、酉阳二土司功 。”
同年(1621年),四月,秦良玉亲统精卒三千北上,镇守榆关(今山海关),在附近与后金兵遭遇,激战中,祥麟目中箭,尤拔矢逐贼,斩获如故,敌惊退,被军中誉为“赵子龙”、“小马超” 。朝廷闻报,熹宗御赐“忠义可嘉”匾额,并赐良玉诰命夫人,进二品服,并命良玉回川再征兵二千赴援 。
同年(1621年),九月,永宁宣抚奢崇明叛,适逢良玉回川,奢遣使结盟,良玉斩使留银,转战重庆、成都和泸州等地,收复新都 。
天启二年(1622年),白杆兵解成都之围 。回师克二郎关、佛图关,复重庆 。命封夫人,赐诰命,复授都督佥事,充总兵官 。
天启三年(1623年),秦良玉打败永宁奢崇明军,平定全川;同年平定“松藩叛乱” 。
崇祯三年(1630年),永平四城失守,畿辅震动,诏天下勤王,各方将领自保不暇,逗留不前,独秦良玉慷慨誓众,率翼明捐资济饷、裹粮率师,昼夜兼程,再次驰援京师 。崇祯皇帝优诏褒美,晋封都督同知,挂镇东将军印 。召见平台,赐彩帛羊酒,并赋四诗旌其功 。
崇祯四年(1631年),秦良玉在保卫大凌河筑城战斗中,再建“首功” 。
网络配图
崇祯六年(1633年),良玉自京师还,专防川东 。马祥麟、张凤仪、秦翼明留守京师
崇祯七年(1634年),张献忠入川,秦良玉与正好回川的儿子马祥麟前后夹击,在夔州(奉节)打败张献忠,使之退走湖广 。
崇祯十三年(1640年),罗汝才犯四川,秦良玉领兵至,汝才不战而逃,秦良玉率白杆兵追击,在巫山和夔州重创罗汝才农民军 。并夺其大纛 。擒其渠副塌天 。
崇祯十七年(1644年),督师杨嗣昌尽驱贼入川 。张献忠、罗汝才联军再犯四川,杀老将张令,秦良玉驰援夔州,然不敌联军,因川抚邵捷春不用其计,以致全川沦陷,秦良玉退回石柱 。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占北京,大举南侵,秦良玉已年七十三岁,毅然接受隆武政权赐封太子太保、忠贞侯封号以及“太子太保总镇关防”官印,继续高举扶明抗清的旗帜,准备前往福建抗清,然郑芝龙叛变,隆武帝被捉,未能成行 。
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在西南的永历皇帝派人加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 。久卧病床的一代女豪杰,闻之瞿然而起,拜伏受诏,感泣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崇祯)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使者大喜,即刻回朝复命,可惜的是,几日之后,秦良玉就因病重抱恨而终 。
清顺治五年(1648年)五月二十一日,秦良玉薨于大都督府玉音楼,葬于石柱县东3公里处、龙河北岸的回龙山(今石柱县大河乡鸭桩村),享年75岁,南明朝廷谥号“忠贞” 。
【明朝末年女将秦良玉唯一被记载到史书的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