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揭失落在大山中的神秘沙陀国

《新唐书 沙陀传》记载,沙陀族乃“西突厥别部处月种”,也就是说沙陀族的前身是西突厥诸部之一,名为处月 。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 。沙陀亦作“沙陁” 。下面就和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
【未解之谜:揭失落在大山中的神秘沙陀国】实际上沙陀族民族成分复杂,除了处月部外,可能还包括处密,射脾等部 。高宗显庆年间,名将苏定方灭西突厥诸部,唐于西突厥故地设立羁縻州 。沙陀朱邪氏始祖拔野率部族依附唐朝,被任为沙陀州都督府都督,子孙相继五世担任此职 。沙陀族自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
网络配图
距离成都市区45公里的崇州市有一个叫鸡冠山琉璃坝的地方,海拔1600多米,犹如世外桃源 。人们很难想象,在这个偏僻荒凉的地方,竟然隐藏着一个遗失的世界——沙陀国 。据《新唐书·沙陀传》记载,沙陀族乃“西突厥别部处月种”,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亦作“沙陁” 。新疆的沙陀怎么会跑到千里之外的成都来呢?其中的故事还得从一千多年前的“安史之乱”说起 。
唐朝“安史之乱”时,沙陀族助唐军平叛有功,其首领朱邪骨咄支被唐肃宗加授特进,封骁卫上将军 。此后,沙陀族多次帮助唐军打退吐蕃、回鹘、党项人的进攻 。进入河东之后,由于沙陀族勇猛善战,深受唐朝皇帝的器重 。过了一百多年,在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沙陀首领朱邪赤心率3000骑兵参与镇压庞勋起义,屡立战功 。朱邪赤心被唐懿宗赐姓李,名国昌,编入皇家祖谱,属唐高祖李渊第十三子郑王李元懿籍,授校检工部尚书、左金吾卫上将军、单于大都护、振武军节度使,赐宅于长安亲仁里 。从此,沙陀一族也从其首领用李姓 。
据史料记载,唐朝末期,曾有一支沙陀族军队进驻今崇州市鸡冠山深处 。唐灭亡后,沙陀族首领扯旗称王,建立沙陀国 。可是,这个神秘的王国却在几百年后突然消失了 。在崇州市鸡冠山乡琉璃村,当地村民说,这里就是历史上的沙陀王国 。琉璃村地处崇州、大邑、汶川交界的鸡冠山乡鞍子河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琉璃村为沙陀囤故址的说法,让我们怦然心动 。一天清晨,太阳高照,我们从成都出发,目标直指那片充满神秘色彩的深山老林 。
鸡冠山乡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镇 。过了这个小镇,汽车沿山路盘旋而上 。车过竹根桥,山路劈为两半,左边前往琉璃村,右边前往鸡冠山 。我们拐上了左边的羊肠小道,小路很窄,仅可容单车通行 。前一小段是水泥路,后面仅有毛坯路 。我们的车到水泥路尽头就实在开不动r,只得就地泊车,沿陡峭山路徒步前行 。随行的鸡冠山乡党委副书记王晓宏说,山里蛇多,蚂蟥也多,珍稀动物不少,大熊猫、小熊猫、牛羚、老熊、小豹之类的动物也时常出没 。
网络配图
步行了大约四五十分钟,众人皆感到疲惫不堪,此时,一块掩映在绿树青山中的平坝出现在我们眼前,这就是琉璃村的下坝 。琉璃村有上、中、下三个方圆千亩的大坝,四周层峦叠嶂,坝里阡陌交错,鸡犬相闻,沿水平线平缓延展的是由深到浅的苍松翠柏 。林里溪涧淙淙,青草、阳光,三五条黄牛漫步在田野间,显得宁静而悠然 。从地貌上看,俨然一块嵌在深山中的温玉 。琉璃村支部书记王世全说,这里曾经是古代沙陀国李姓帝王筑城称帝的地方,而今则是琉璃村5个组所有村民的聚居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