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红楼梦》中的大世家为何富不过三代

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 。从下至上 , 一人管一人 。中国封建社会习惯管人与被管 。俗话说:“不怕现官 , 就怕现管 。”因此 , 一旦管的链条脱节 , 出现混乱是一点也不奇怪的 。那么 , 《红楼梦》里管的链条会不会脱节呢?这是肯定的 。从自然现象看 , 人是会病的 , 也是会死的 。从社会现象看 , 管人总是很愉快的 , 每个人都想往上一个层次攀 , 每攀升一次 , 管的人就越多 , 被管的人就越少 , 每攀必斗 , 一斗就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贾母既死 , 后继乏人 , 荣国府形成了可怕的权力真空 , 原来隐藏的矛盾立即爆发出来 , 乱世牛鬼 , 无所顾及 。奸雄并起 , 内外勾结 , 能抢则抢 , 不能抢就偷 , 原本风雨飘摇的荣国府已无可收拾 。这恰恰应了贾探春的那句话:“……百年之虫 , 死而不僵 , 必须先从家里杀起来 , 才能一败涂地 。”(第七十八回)
“忽喇喇似大厦倾 。”百年望族的荣国府在贾母死后彻底衰败了 。究其原因 , 实际上很简单 。红学专家在介绍荣国府时 , 已经说的再清楚不过 。那就是贾府子弟“安荣尊贵者多 , 远筹谋划者无一”。“如今的子孙一代不如一代”(第二回) 。这不能不说是贾母真正的悲哀 , 这个悲哀的根底 , 是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统治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封建社会的秩序是严格的论资排辈 , 一代接一代地交接班 , 不可僭越 。整个封建社会--国家是这样 , 家族也是这样 , 表面上看很公平 , 也很合理 。但是这种制度必须建立在接班人个人的素质上 , 即接班人必须是德、才兼备的贤人 , 才能长治久安 。试想 , 荣国府中能否每代长子长孙都是众望所归的权威?这显然不可能 , 也是做不到的 。
笔者认为 , 把荣国府子孙不明、不智、不贤、不能归为荣国府衰亡的全部原因 , 是不客观 , 也是不公平的 。贾母的揽权、独断是这些子孙无能无用的根由 。荣国公、贾母夫妇为这些子孙营造了他们无能无用的温床 , 他们培养了这些纨绔 , 又在培养他们的同时 , 把他们送上了通往死亡的道路 。这是贾母无论如何也无法认识到的 。她没有这个觉悟 , 也不可能具备这个觉悟 。对于荣国府 , 贾母想通过抓权不放 , 联姻 , 寄希望于子弟振兴它 , 但结局却相反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揭秘《红楼梦》中的大世家为何富不过三代】其实 , 贾母生活的晚年 , 封建制度的存在已失去其合理性 。贾母梦想荣国府永远繁荣 , 只能是一个七彩的梦幻 。贾母去了 , 荣国府的梦幻也幻灭了 , 它既不能荣府 , 又焉能荣国?贾母带着荣国府的繁荣梦幻渐行渐远 , 实际上封建制度的崩溃前兆也渐行渐近了 。然而 , 在《红楼梦》的家族命运设计上 , 终究也没让荣国府逃脱一代创业 , 二代守成 , 三代败家的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