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史上恭亲王奕#18211;与咸丰皇帝的那些明争暗斗

【清朝历史上恭亲王奕#18211;与咸丰皇帝的那些明争暗斗】导读:恭王府西路的褒光室 , 最能体现奕訢与其皇兄咸丰微妙的关系 。匾额是咸丰帝临幸时御题的 , 暗含告诫:作为皇弟要韬光养晦 。奕訢特意撰写《葆光室铭》 , 以示虚心接受指教 。
道光帝晚年时为选择接班人的问题而伤脑筋 , 颇费踌躇:“欲付大 , 犹未决 , 令校猎南苑 , 诸皇子皆从 , 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 。文(咸丰)未发一矢 , 问之 , 对曰:‘时方春 , 鸟兽孳育 , 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宣宗大悦 , 曰:此真帝者之言!”[清史稿·杜受田]以聚猎比武的方式来辨别儿子们之高下 , 本无可厚非 。只不过作为裁判的父亲 , 暗自拟定的是另一种比赛规划:并非比枪法、比武力、比战利品 , 而是比人心之善恶 。因此 , 猎物颇丰的恭王奕訢反而落选了 , 怀抱着一杆道具般的空枪的咸丰却脱颖而出 。
据传道光曾考问这两位势均力敌的竞争者 , 出了一道题目:何为治国之本?在赵大力著《恭亲王奕訢》一书里 , 奕訢回答:“当然是国富民强 , 只有发展经济大业 , 国家富强 , 百姓安居乐业 , 社稷才能安定 , 大清国才能稳定 。” 而咸丰则回答:“治国之本惟仁孝 , 贤德最为重要 , 得人心者得天下 , 若不恩济于民 , 抚育百姓 , 取信于民 , 则人心所向难以驾驭 , 若人心不轨 , 则难图大业 。”两人说得都不错 , 但各有偏重 。我以为奕訢的态度更务实一些 。
十个手指不可能一样长 。奕訢与咸丰虽为兄弟 , 却具有不同个性 , 从南苑校猎各自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咸丰偏重于仁其实是个庸人 , 奕訢倾向于勇(倒是可造之才) 。一山不容二虎 , 咸丰上台以后 , 奕訢只好低眉顺眼地跑跑龙套 , 以免把新帝比下去了 。即使这样 , 咸丰对其仍加以提防与排挤 。杨义先生曾将这哥俩比作萁豆相煎的曹丕与曹植 , 可见奕訢日子是很难熬的:“曹植借诗泄愤 , 成为旷世诗伯 。恭亲王却把诗情倾注于林苑 , 使他的花园成为砖瓦木石堆叠成的沉默的诗了 。”这位有经韬伟略而无法施展的王爷 , 在空旷的花园里采菊、饮酒 , 也一样备感压抑吧?
奕訢的硬骨头 , 后来体现在敢与慈禧太后相对抗 。慈禧有一宠臣 , 欲从紫禁城正门出去办事 , 门官不允许 , 称其违背祖训(此门是皇帝本人进出的御道) , 双方就争吵起来 。慈禧偏袒自己的走狗 , 要奕訢和刑部处死一点不给面子的门官 。奕訢严词拒绝 。慈禧很下不来台:“你算老几?敢顶撞我?”奕訢不服软:“我是恭亲王 。”慈禧威胁:“我撤了你的王爵!”奕訢不惧:“你撤得了我王爷的称号 , 可改不了我是先皇六儿子的身份!”言下之意是你算老几 , 反过来把慈禧给难住了 。看来奕訢的本性是不畏权贵的耿直之人 , 傲气十足 。
奕訢病逝第二天 , 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携御前、军机、内务府大臣们在褒光室办理了一整天公务 。议定恭亲王奕訢的后事与待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