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当皇帝为何不开心:心灵孤独缺乏安全感

公元1723年,康熙的第四个儿子胤禛45岁 。
这一年,他问鼎中国 。雍正王朝开始了 。
这是康熙盛世之后的中国 。表面上,帝国依旧强悍无比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帝国的危机已是如影随形 。那么,这亏空是怎么造成的,又该如何填补?依然没有人知道 。雍正朝开局,繁华之下陷阱处处,帝国名声最响的那个男人面临空前挑战 。
毫无疑问,这是盛世与危机并存的时代 。好与坏各为里表,在这个王朝的肌腠间隐现浮沉,直将雍正缠绕窒息 。雍正历史性地走到了大清朝的瓶颈部位,必须求得破解之道 。
不仅如此,还应该追本溯源,厘清瓶颈的形成 。这一点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因为雍正困局不仅仅是结构性的、制度性的,同时也是人性之花的邪恶绽放 。它是大清朝制度破局前最黑暗的时刻,人人都是欲望表达者,也都是牺牲品 。包括雍正 。
网络配图
雍正的兄弟们很多 。但是,对雍正来说,这不是什么好事 。从康熙朝一路走来,雍正和他兄弟们一直是竞争关系,你死我活的竞争 。
这是亲情的异化 。在权力面前,每一个人都成了武器,对付其他兄弟的武器 。当康熙还活着的时候,兄弟之间的抗衡还处于平衡状态,起码表面上是这样 。因为存在一个裁判者和制衡者,还因为谜底没有揭开,人人心中尚有念想 。康熙不在了,谜底也揭开了,最不可能的那个人成了胜出者,人人心中的念想破灭了 。这样的情况下,胜出者毫无疑问成为众矢之的,雍正这一回就发现,自己虽然成了皇帝,却也同时成为靶子,成为一人敌众人游戏的孤独者 。
手足之情的存无尚且不论,自己的人身安全现在成了第一位的问题 。允禩、允禟、允祉、允这些人,是非常可怕的 。如果人人跟着欲望走而没有任何节制的话,很显然,雍正的人身安全是得不到保证的 。
所以这是考验雍正处世技能的时刻,也是展示他帝王心术的时刻 。在历史的夹缝间,雍正注定不可能成为一个伟大的帝王 。在他身上,术道并举,阳光与阴影共存 。光荣只属于他的父亲—康熙 。虽然康熙也有惆怅,但那是阳光下面的惆怅,要说阴影,也是灿烂的阴影 。可雍正不同,在如此的历史境况下,他只能是暗室里的人物 。他的黑夜比白天多 。只能以“术”取胜而不能以“道”取胜 。他必须做到比小人更小人,比君子更君子,如此才能突破瓶颈,走出历史的夹缝,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
雍正出招了,招招不同 。对待不同的兄弟,雍正总能使出不同的招数,而这样的招数事后证明都是天才的设想,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和野心家合谋的结果 。
当然,细究起来,雍正兄弟们的被囚或死去,总是有一些言之凿凿或莫须有的罪名 。但是这些罪名在历史的典籍间白纸黑字地存在时,却又经不起推敲 。因为,当动机变得可疑时,结果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心,人心的微妙 。
对雍正来说,一切可能是他的错,也可能不是他的错 。这是历史的两难选择,雍正的囚徒困境其实也是康熙的囚徒困境 。在立嗣过程中,康熙看到了一个不太美妙的开头,而雍正目击的则是更加难堪的结局 。他是承受者,也是伤害者 。在承受中伤害,在伤害中承受 。雍正既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只是他令人侧目的地方在于,将心机玩得太过 。有时举重若轻,有时举轻若重,有时曲径通幽,有时殊途同归,有时欲擒故纵,有时欲罢不能,貌似诚恳,实则暗藏杀机,令人为之愕然 。
不是说不可以玩心术,帝王之道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帝王之术,但是雍正如此玩法,在功利层面上他是赢了,在心灵或精神层面上他却输了—毕竟他们是兄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