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才盖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斗酒百篇,挥毫间便成千古奇作,无愧于“诗仙”之称 。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出三峡顺流而下,开始了求仕的生命旅程 。其时“开元之治”如日中天,大唐王朝生气勃勃,笼罩在一片金色的光辉之中 。大唐皇帝李隆基昭示天下求贤若渴,李白才华横溢,意气风发,不必怀疑当时朝廷求贤若渴的真实性,更不必怀疑李白冠绝一世的超迈之才 。
当李白站在船头,将满江风景纳入胸襟,将天下纳入胸襟,他怎么也想不到,直到自己的生命最终时刻,他也没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
在笔者看来,他并非没有当官的机会,而是纯粹自作自受,可能很多人认为如此评价,似乎很不公平 。
下面,就谈一谈,关于李白为什么不能当官的原因?
网络配图
第一点,性格使然 。
李白本是有名的孤傲之士,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梦想“一鸣惊人,一飞冲天”,骨子里对芸芸众生趋之若鹜的求仕之路,根本看不惯甚至不屑一顾,所以他偏偏不去“赶考”,也怕麻烦,不想通过层层科举考试按部就班地入仕,只想走一条“快捷方式” 。
在唐代,一个人要出人头地,通常有两条途径:如果出身于王公贵族的家庭,可以享受朝廷的特殊照顾委以官职;如果出身寒门又想上进,就只能通过正规渠道参加科举考试了 。
在封建社会,一个读书人不参加科举是不可想象的,而李白就是一个终身未参加科举的诗人 。
出川后的李白遍拜公侯之门,以求进身之阶,实现“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的人生理想,但却“十谒朱门九不开”,屡遭碰壁 。开元十八年李白第一次入长安,托门拜府,无功而返 。进身无路,报国无门,诗名、文名满天下的李白心头泣血,悲愤难平,长叹“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有人说,之所以李白不参加科举,是因为他的身世,一是罪人之后,二是商人之子,无法参加 。篇幅有限,再次暂且不论 。
第二点,藐视皇权 。
天宝元年,朝廷召李白入长安,千载难逢的机遇终于来了 。
李白欣喜若狂,以为从此进身有路,报国有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入长安后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礼遇,侍诏翰林院 。但李白不久就失望了,在他看来,皇上欣赏的仅仅只是他的文采而已,只不过是“倡优蓄之”,侍宴、侍游、侍浴,歌功颂德,点缀太平 。换作一般有志之士,距离天子如此之近,尽管暂时没有委以重任,尽可潜龙在渊,以待冲天之势 。
【李白一辈子为何没被封官重用,纯粹自作自受】那么,李白如何做的?杜甫《饮中八仙歌》活画出他的神采:“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
网络配图
敢叫当今天子久等,敢叫当朝贵妃磨墨,敢叫宠臣高力士脱靴,真是不是狂人本色 。
试想,你现在就任某个企业或政府单位,你敢对领导如此态度吗?即便是你才华横溢,劳苦功高,为老板赚钱的主力军,你敢吗?即便喝醉了,想必大多数人也不敢,但李白敢 。
李白太傲了,也太狂了,不仅敢让贵妃宠臣磨墨脱靴,还看不起那些个宦官皇亲,且不论人际关系如何,甚至就连唐玄宗都不怎么被放在眼里,这在古代封建王朝是大忌,就算真有惊天动地的才能皇帝也不会用你,毕竟封建统治者要的是一群奴才,而不是一个狂人 。
最后,志大才疏 。
自古以来,文人从政成功者不乏其人,如诸葛亮、王安石、苏东坡等,但文人从政失败者更是数不胜数 。李白更不同于其它循规蹈矩的文人,究李白一生,时而论剑说侠,时而陶醉名胜,时而求仙访道,时而退隐山林,纵然有“三顾频繁天下计”的抱负,离不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初衷,但其身份却始终是个形骸放荡的行吟诗人 。
- 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何仍能做了近三十年的皇帝
- 揭秘不亚于关羽的赵子龙为何不是五虎将
- 南北朝名将赵贵权倾朝野却为何死得蹊跷
- 揭秘:崇祯帝临终遗言为何说文臣人人可杀
- 年过七十的武则天为何永不停歇地寻找爱情
- 隋朝起义军李密和翟让的矛盾为何无法调和呢?
- 不解:明朝皇帝崇祯为何最终要选择自杀殉国?
- 唐玄宗如此赏识姚崇为何还罢免其宰相之位
- 汉武帝评价如何之高为何因一个女人牺牲了十万士兵?
- 肥王爷捞一辈子钱最后竟成了人家的福禄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