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三儿子朱高燧曾发动政变还要毒死老爹?

朱棣的帝位是从侄子朱允炆手中夺过来的,历来被认为是来路不正 。所以,朱棣早早就将嫡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然而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却都觊觎皇位 。
朱棣晚年的时候,三子朱高燧图谋发动政变,毒死朱棣,私改遗诏,废掉老大,自己继位 。
迁都北京后,三子朱高燧开始有野心!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人都是徐皇后生的 。徐皇后就是大明功臣徐达的女儿,是朱棣的发妻 。
朱高燧排名老三,出生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生于北平,永乐二年(1404年)进封赵王 。朱棣的根基在北京,所以登上皇位后,让三子朱高燧经营北京 。
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有其特殊的优势,一是朱棣在靖难之役夺位的时候,朱高煦跟着父亲在前方打仗,朱高炽在后方一直率领北平的军民坚守北平,就是朱棣的老巢,而且当时北平的守军只有大概一万人左右,而且是老弱,因为精锐都随着朱棣到前方打仗去了,朱高炽居然就凭这一万多老弱军队守住了北平,多少次抗击李景隆50万军队的进攻,这个战功是了不起的 。第二,朱高炽是明太祖朱元璋当年亲自册立的燕王世子,就是燕王的继承人 。朱元璋的威望在明朝是相当高的,如果朱棣当了皇帝之后不立朱高炽当太子,就等于把他爹朱元璋给否了,而且没有什么理由,否了朱高炽,朱棣本身的威望地位都会受影响 。第三,朱棣非常喜欢长孙朱瞻基,如果要传位给长孙必须传位给长子 。
凭借这几个原因,朱高炽成为皇太子 。
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三弟朱高燧总想把他的太子地位挤下去 。朱高煦开始干得太露骨太过分,今天组织一帮人抢商旅,后边找一帮很有武功或者是无赖之徒充实到军队里边,想办法让国家给他拿钱,等于资助他的谋反活动 。最后,朱棣一看他闹得太过分了,这样闹下去政局就会受到威胁,他本人的地位也受到威胁,所以把朱高煦遣送到山东的乐安,北京当时实际上是留下朱高燧,在这个情况下,朱高燧后来就有点想法 。
在朱棣迁都之前,赵王朱高燧是北平的行政长官,是“下天子一等”的亲王,只比皇帝矮一级 。如果太子不监国,赵王的权力甚至超越太子 。迁都北京,可以说把政治中心搬到了赵王朱高燧的势力范围内,加上朱棣长期以来就与太子有隔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高燧的人马和一些与太子有恩怨的宫中宦官蠢蠢欲动,一场试图夺取皇位的政变,开始偷偷地酝酿 。


朱高燧意图发动政变,因泄密而流产
朱棣晚年的时候病得比较厉害,经常不能上朝,把许多事情委派给太子处理,而且基本上不怎么露面,一个月能出来一次参加一些重要的活动露个面就不错了,这样一来等于跟外界处于隔绝状态 。朱高燧有三支护卫,一支护卫大概5000多人,三支护卫是15000人左右,他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找个机会想办法把大哥干掉,自己当太子,或者至少他的部下有这个心 。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部下做了一番部署,首先想办法买通或者勾结朱棣身边的医生或者服侍他的宦官,趁朱棣病重的时候给他下药,把他先毒死 。之后想办法控制皇宫里面几个武器库的武器,同时占领存放宝玺的地方,给事先伪造好的废太子传位给赵王的诏书盖上宝玺 。同时把文武大臣控制起来,拿出诏书向大家宣布,老三继位,老大废掉 。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计划保密措施很不严密,执行当中有一个老军人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一个外甥,外甥觉得成功的可能不大,就劝老军人不要干了,老军人不听,据说还要杀这个外甥,外甥害怕了,马上上报朝廷 。朝廷很快上报朱棣 。朱棣震怒,很快就下令把这些人全部逮住,把文武大臣一个一个会审,会审之后命令警卫把相关人员逮捕,全部杀掉,所以这次政变实际上很快就失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