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为什么赐崔郸德星堂

唐宣宗李忱为崔郸御书赐额曰“德星堂”
【唐宣宗李忱为什么赐崔郸德星堂】“崔氏清河世望”(《史通通释》),北魏时定世族大姓,以“崔氏为清河第一” 。清河曾是郡、国治,管辖范围相当于现在的河北省的清河、南宫、枣强及山东省的临清、夏津、武城、平原一带 。清河崔氏在东汉到南北朝期间,名人辈出,高官叠现 。据《崔氏族谱》所载录的自一世至二十世(东汉到唐五代)的120人中,达官显宦及有功名者多达115人;在《崔氏族谱》所载录的世系中几乎无人没有功名,无人不任官职,其中任尚书令史、尚书右丞、尚书、将军、太守等高官者不胜枚数 。
崔鸿居于崔氏族的“六世”,东汉尚书令史崔琰的嫡派子孙 。崔琰,曾师从大经学家郑玄,好击剑,尚武事,在当时很有声望,被曹操辟为别驾从事,是魏文帝曹丕的师傅 。曹操为丞相,以崔琰为东西曹掾征事 。魏国初建,拜为尚书令史,后又迁中尉;崔鸿的高祖崔辑仕晋为中尉;高叔祖崔州平是三国时的隐士,有极高的文才和名望,与南阳诸葛亮、颍川石广元、徐庶、汝南孟公威相友善 。其排名,诸葛丞相为第一,崔州平居第二 。在《三国演义》第37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写道:“(一高士)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刘备问他,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 。崔鸿的曾祖崔旷(《崔氏族谱》中作崔修之)曾仕宋为乐陵太守;祖父崔灵延(《崔氏族谱》中作崔幼孙)仕宋为长广太守;伯父崔光为北魏时的台阁大臣,孝文、宣武、孝明三朝元老 。同时,是孝明帝的师傅,主持“迎立”孝明帝即位大典 。孝文帝拓跋宏(后改元宏)非常器重崔光,曾夸赞崔光说:“孝伯(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光’是孝文帝所赐)才浩浩乎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 。”足见孝文帝对崔光的敬重 。崔光因“奉迎明帝之功,封博平县公,领国子祭酒 。诏乘步挽于云龙门出入 。寻迁大将军,仪同三司” 。(《北史·崔光传》)可见当时崔光名望崇极一时,权势炙手可热 。崔光逝世,“明帝闻而悲泣”,“亲临抚尸恸哭,御辇还宫流涕于路” 。至使后来也“言则追伤,每至光坐讲之处,未尝不改容悽悼 。”孝明帝对崔光的敬重与感怀之情可谓达到了极至 。崔鸿的父亲崔敬友,是“恭宽接下,修身励节”之人,拜为“本州治中” 。他乐善好施,心地善良 。“自景明以降,岁颇不登,饥寒请丐者,皆取足而去”,“又置逆旅于肃然山南大路之北,设食以供行者”,他的德行为同僚所钦佩,尤其为下层人士所敬仰 。后除梁郡太守,因丁内忧(母丧)而没有到任 。在崔鸿的近宗叔伯辈中,如崔宗伯、延伯、亮、俊、仲文、仲方、光韶、宏、偃等,概为朝中重臣 。其中崔宏(崔鸿的近宗,长一辈)仕魏为吏部尚书,曾主持制定北魏的各种典章制度,国号“魏”即是其所拟定,人称“天官大人”,卒谥“白马公” 。崔鸿的从兄弟(叔伯兄弟)崔励、崔劼(崔光之子)及同宗的崔瞻、崔浩亦均为朝中大员 。崔鸿的子侄、孙曾等辈中做高官者不能尽数 。迄于唐元和年间,崔邠、崔郾、崔鄯、崔郸及他们的子侄辈多为朝中要员,台阁重臣 。唐宣宗曾亲笔御题崔氏门额,曰“德星堂” 。由上述可见,崔氏一门自东汉至隋唐五代 。数百年间隆盛不衰,其族望之重,门第之高,非他姓所能比拟,崔氏之族望可谓誉满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