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真轶事: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竟依赖海盗帮助( 二 )


冯崇债这个大首领仅为振州之别驾,乃州刺史之佐贰 。可见,海南诸冯与唐朝廷之间的关系必不如海南之北,所以,地处南端的振州对唐朝的法规不甚“敏感”,对鉴真这样的大和尚,振州别驾冯崇债明里暗里都知道鉴真私自东渡,他们不仅没有处理他,还亲自带领官员僧俗相迎,乃至亲自掌勺做饭,供养鉴真等人 。
盘踞万安州的大海盗
古崖州(振州)在中国史书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水南村的大港 。大港作为通商口岸,在海南古代海上交通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唐代,我国的对外贸易已十分发达,往返于广州、扬州、泉州和波斯等国的中外商船,为了避风和取水,经常停泊于大港 。大港成为南方海外交通的中转站 。当时海南的金银、珍珠、玳瑁、香料、槟榔等土特产也从这里远销国内外各地 。偏僻的海岛,物产如此丰富,还有繁忙的物流中转中心,物产一周转,自然激起一些豪强的贪婪之欲 。冯若芳不过是豪强中的“成功人士” 。
当时在冯崇债治下,海南有两个大海盗,一个叫陈武振,一个叫冯若芳 。两人均以劫掠外国特别是波斯商船为业 。
关于唐代海南的海盗,《太平广记》记载:唐振州民陈武振者,家累万金,为海中大豪 。犀象玳瑁,仓库有数百个 。先是西域商船,飘溺至者,因而有焉 。海中人精通诅咒的法术……凡商船经过海路,不幸风漂迷路,到了振州境内,振民就登上山头,披头散发地诅咒,诅咒过后果然起风扬波,兴风作浪,商船也就开不动了,肯定会漂到所咒之地便停下了———武振就因此而发了大财……
如此记述像是有些夸张,但陈武振肯定是唐朝振州(三亚)的一个重要海盗,他的万金家财都是靠抢劫西域商船所得 。不过陈武振的劫掠够不上冯若芳,也不如冯若芳富有 。据说是恰恰因为陈武振“善咒术”,念咒念得“船不得行,由是劫掠”,被人上告,就获了罪,巨额家财充了公,当时因为钱财认他为兄的官吏韦公干也就跟着栽了 。
据史料记载,据载,冯若芳“每年常劫取波斯舶二三艘,取物为己货,苏芳木露积如山,其余财物,亦称此焉”,甚至形成了一个“南北三日行,东西五日行,村村相次”的波斯奴婢村 。以此推测,冯若芳乃唐玄宗天宝年间,盘踞海南岛万安州(今万宁市)的大海盗 。
从史料看,冯若芳的家财恐怕富可敌州 。他会客时焚烧价值昂贵的“乳头香”,而且一烧即百斤 。乳头香极其名贵,是外商赖以与中国贸易的奇货,冯若芳却用以当火烛 。
据记载,鉴真一行羁留海南的近一年半时间中,所接触到的海南崖州(振州)的头面人物中,主要为冯若芳、冯崇债等等 。
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带十二种香,约六百余斤 。那些香是用海南特产香木制成的,都可能是大海盗冯若芳相赠 。
唐代海南岛上奴隶主的势力还很强大一说,并非臆断,确有实据 。尽管中土已不存在这方面的记载,幸而在日本还保存着很说明具体情况的有关文献 。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日本著名文人真人元开在鉴真圆寂后十六年,受随鉴真东渡弟子思托的请托,根据思托记录,将鉴真一行东渡的始末经过,撰成《唐大和上东征传》一卷 。此书有幸流传了下来,书中载有天宝时海南岛冯氏的情况,摘录如下:
天宝七载,鉴真一行第五次东渡,约在舟山附近,遇大风,漂流十余日,“乃到振州江口泊舟” 。州“别驾冯崇债遣兵四百余人来迎”,至州城,迎入宅内,住一年 。“冯崇债自备甲兵八百余人送,经四十余日,至万安州” 。“州大首领冯若芳会客,常用乳头香为灯烛,一烧一百余斤 。其宅后,苏芳木露积如山 。其余财物,亦称是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