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山攻防作战示意图
明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被定为陪都,保留有一整套文官体系,是南方的政治中心 。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将明朝的“南京应天府”改名为“江宁府” 。郑成功在东南沿海高举抗清义旗多年,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汉人中的号召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可惜郑成功败了,败得很惨,差点就全军覆没 。正因如此,他充分意识到了自己的陆战之短,水战之长,决定前往台湾岛建立根据地 。
我们庆幸,江宁之役从侧面促成了这位抗击荷兰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但我们也想问,究竟郑成功为何会兵败江宁?是哪些因素造成了他的失败?
网络配图
锁定南京
父降清 子抗清
郑成功要攻江宁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李自成率大顺军西撤,而明朝的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 。大清、大顺和弘光政权三足鼎立 。清军巩固京师之后,挥师西北消灭了李自成的大顺军,接着就攻占南京结束了弘光政权 。但南明方面的抗清活动并未结束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以福建沿海的金门、厦门两个岛屿为基地,高举抗清义旗,直接威胁着东南一带的清朝海防 。清军的水师力量薄弱,无法与郑军抗衡,令清廷头疼不已 。
1645年,清军占领南京后,郑芝龙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即位,被封南安侯 。但郑芝龙见清朝势大,便想改换门庭,遂前往福州归降清廷 。
郑成功苦劝父亲不要轻信清朝的许诺,但郑芝龙一意孤行 。抵达福州后,郑芝龙与清廷使者相谈甚欢 。谁知三天之后,清军突然半夜拔营而起,返回北京,郑芝龙也被裹挟前往 。此后一直被清廷软禁看管在北京 。郑成功兵败南京之后,郑芝龙也被清廷杀掉了 。
郑成功,郑芝龙长子,幼年时期一直生活在日本平户,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 。7岁时被父亲接回故乡居住 。15岁就以优异成绩考取南安生员,19岁赴福州乡试,21岁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南京太学读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 。郑芝龙降清后,大批部将相继投降,但郑氏集团之中仍有不少将领率领义军坚持抗清 。其中,郑成功尤为坚决 。他的军队也成为反清复明最具实力的一股力量 。
郑成功利用海上优势频繁进攻清军沿海防守薄弱的据点,多次得手 。1648年攻克同安,1649年占领云霄(今属福建),1652年围攻漳州,1654年再攻漳州,1655年攻占舟山,1656年攻克广东揭阳、普宁、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闽安镇(今福州市马尾区)等地 。闽、浙、粤三省海域都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
网络配图
在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郑成功不再满足于对大陆沿海浅近纵深地区的争夺,他很快就将战略目标锁定为江宁 。
若能拿下江宁,其在怀着故国之思的广大汉人中的号召力将是不可估量的 。此外,控制江宁即等于控制了江南富庶之地,可以为反清事业提供强大的经济支撑,同时也切断了江南对北方清政府钱粮赋税的供应,削弱其经济基础 。郑成功的计划是,占领江宁,恢复东南半壁江山;而后,再挥师北伐,直捣幽燕 。
出发
五月十三
逼近
五月十四至七月初十
300多年前,长江入海口在今天的江阴附近,南京城到长江入海口的距离也比现今近很多 。从海上来的船队可直逼江宁,这就能充分发挥郑成功水上作战的优势 。
三“探”长江
南明政权展开海上游击战
郑成功发起江宁战役前,南明政权已有过攻入长江的尝试,起到了“探路”的作用 。
顺治十一年(1654年),南明定西侯张名振、监军张煌言曾三次率军攻入长江口 。一月,南明军乘船溯江而上,到达镇江附近的瓜洲、金山等 。四月,南明军再次入长江,直至镇江、仪真(今江苏仪征),离江宁更近了一步 。十二月,张名振等人率船400余艘一直抵达江宁城北的燕子矶一带 。清军早有防备,一番激战后,明军退回崇明岛 。三“探”长江虽然并未取得大的战果,但南明方面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海上游击战,令清军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态势,无可奈何 。
- 上古兵神蚩尤为何形象与地位被严重扭曲
- 雍正即位后为何重用最大政敌允禩其中玄机暗藏!
- 梁山最神秘的高手公孙胜:他为何悄然退出梁山
- 西晋代魏:为何四十五年后禅制度让再度上演
- 中国各朝都有倭寇之乱,为何明朝最严重?为何会产生倭寇?
- 为何1700多年来却没有人敢盗诸葛亮的墓?
- 楚霸王项羽在兵败后为什么要自杀
- 正史中完美的周瑜为何遭后世狂贬
- 名将蒙恬为何不造反斩断龙脉只是借口
- 梁武帝萧衍86岁享尽富贵为何最后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