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张献忠宝藏:在水底10米处有30亿银元宝

“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首古老歌谣,被认定是破解张献忠藏宝之地的“密咒”,在成都流传了300多年 。1646年,张献忠身亡后,将劫来的金银财宝藏在成都附近某处,以石龙和石虎作为暗记 。
张献忠身材魁梧,面色微黄,留着长胡子,人称“黄虎” 。1643年,攻下武昌后称帝 。次年,张献忠带兵入川,干了两件留下恶名的事,一是杀人,二是掠财 。清人《蜀龟鉴》记载,张献忠从富商大贾处掠取的钱财,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拿到钱后还会杀人灭口 。
同时,他还对抢掠的财产进行控制,立下规矩:部下若私藏金银一两,斩全家;藏十两,本人剥皮,斩全家 。如此一来,整个四川之财尽归张献忠一人 。据史书记载,崇祯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户” 。
他曾在成都举办斗宝大会,炫耀自己的富有:24间屋子摆满奇珍异宝、金锭银锭,令人瞠目结舌 。有历史学家粗略估算了一下,按明末一两白银折合现在的300元人民币计算,在那个年代,他拥有相当于3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 。
【揭秘张献忠宝藏:在水底10米处有30亿银元宝】1646年,张献忠被清军射死在凤凰山(今四川南溪县北) 。他的巨额财宝竟和他一同消逝 。据《明史》记载,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让部下在锦江筑堤,抽干江水,挖出数三丈深的大坑,将财宝全数倾倒其中,再重新决堤放水,以此掩人耳目 。
当地还有一个传说:张献忠兵败成都时,十几艘大船沿江顺流而下 。清军知道张献忠有大量金银要运走,于是将其拦截,当他们登上张献忠的大船,却发现装的全是石块 。这无疑是张献忠使出的障眼法,真正的财宝早就沉于锦江之中,地点就在江口附近 。
无论正史、野史,都介绍了“江口沉银” 。2014年,有人在附近江中挖出一只12斤重的黄金盘;2015年,彭山区发现了江口石龙,石龙的头朝下,尾朝上,龙鳞、龙爪清晰可见 。这个意外的发现,让张献忠巨额财宝再露端倪 。专家呼吁,尽快立项,进行抢救性发掘 。
张献忠被迫撤出成都前,干了一件奇怪的事 。他花费了巨大的人力,在锦江筑起高堤,在泥沙中挖三丈深的大坑,将抢来的金银财宝埋在坑中,然后重新放水,淹没了埋藏财,此举称为水藏 。多年来,成都有童谣唱道:“石龙对石虎,银子万万五 。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据说指此事 。
但是,在彭山江口镇,还流传着宝藏迷踪的第二个版本 。顺治三年,在张献忠撤离成都时,因为旱路已被清军封阻,只好改道水路 。张献忠的船队在江口时,遭到清军伏击,几乎全军覆灭,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就沉在水中 。社科院专家称,江口埋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整整1000船金银财宝,至今仍沉睡江底 。
据《彭山县志》载:张献忠的船队沉后不久,清朝组织过大规模的打捞,部分沉银被打捞起来充实了国库 。晚清时,有个叫马昆山的知道了这个惊天秘密,当即招收各类工人,轰轰烈烈大干了起来 。几天后,果真挖出一个大石虎 。然而,历史却偏偏爱和人开玩笑,最后,工人们奋力挖出来的不是金银,只有三大箩筐小铜钱 。
近年,江口镇的渔民在撒网时,经常捞起木头制作的东西,剖开以后,发现里面藏有银币 。《蜀难纪实》记载,张献忠出川时,银两太多,于是做了许多木头的夹槽,里面放入银币,让它漂流而下,打算在狭窄的地段,再把它们打捞上岸 。2013年嘉德春国际拍卖会上,金质的“西王赏功”钱币以1500万的价格成交 。据介绍,“西王赏功”是张献忠用来奖励功臣的钱币,是钱币中的孤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