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风云之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吗?

两宫皇太后这词并不陌生 , 大家都知道在清朝历史上便有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之分 , 一般在皇帝年幼时共同垂帘听政 , 然而清末时期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就是所谓的两宫皇太后 , 所以他们的关系可以说是不一般 , 两人共同垂帘听政 , 至今有很多传言说慈安是慈禧太后害死的?那么历史真是如此吗?本人认为她们虽发生过不快 , 也不至于慈禧向慈安动杀手 , 毕竟慈安对慈禧构不成太大威胁 。
慈安 , 钮钴禄氏 , 满洲镶黄旗人 , 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 。自从咸丰二年 , 慈安与慈禧入宫 , 在确定皇后时 , 慈安很快就被册立为皇后 。而慈禧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贵人 , 虽然她随后为咸丰帝生下了第一个 , 也是唯一存活下来的皇子 , 母以子贵 , 她的宫中排位也就一路攀升 , 由嫔至妃 , 再到贵妃 , 成为宫中仅次于皇后的人物 。在封建的等级社会中 , 宫中后妃的等级森严 , 难以逾越 。皇后母仪天下 , 总管六宫 。在宫中即使是咸丰帝也颇为敬重慈安 , 更何况聪颖如慈禧这样的人物 , 自是执礼恭谦 , 不敢稍有放肆 。
网络配图
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 , 两宫垂帘 , 慈安优于德 , 慈禧优于才 , 一退一进相得益彰 。虽然慈安名分高于慈禧 , 但并未给慈禧揽权造成任何障碍 。《清宫遗闻·慈安皇太后》记载:“当时天下称东宫(慈安)优于德 , 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 。西宫优于才 , 而判阅奏章 , 及召对时谘访利弊 , 悉中款会 , 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 。每有奏牍 , 必西宫为诵而讲之 , 或竟月不决一事 。”
【晚清风云之慈安太后是被慈禧太后害死的吗?】慈安对权力不感兴趣 , 所以日常朝政多让慈禧处理 。慈禧虽长慈安两岁 , 但是嫡庶之分 , 仍不得不称慈安一声“姐姐” 。凡是涉及朝政举措的大事 , 慈禧明知道慈安没有异议 , 依然也先要请示 , “慈禧慑于嫡庶之分 , 亦恂恂不敢失礼” 。两人在长达二十年间的垂帘听政期间 , 一直保持比较和谐、稳定的关系 , 未曾见得两人有重大分歧和争执的记载 , 这是中国历史上后宫生活中罕见的 。
网络配图
然而 , 要说她们之间完全没有任何不愉快 , 那也是不可能的 , 有两件事情令慈禧耿耿于怀:慈安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杀掉慈禧宠侍安德海和为同治帝选后 。
安德海 , 又名安得海 , 直隶南皮县人 。年少时他就羡慕那些因在宫中当太监而发迹的乡人 , 于是自残入宫做太监 。他为人“艺术精巧 , 知书能文” , 可以读《论语》、《孟子》这类书籍 。他很善于察言观色、阿谀逢迎 , “以柔媚得太后欢” , 并赢得慈禧的器重 , 当上了总管太监 , 成为慈禧非常器重的内侍 。为此 , 无论是慈禧诛杀肃顺 , 还是打压奕D、削夺其“议政王”的封号 , 安德海都参与其中 。因此 , 小人得志的安德海更以慈禧为靠山 , 他培植党羽 , 势焰熏天 , 不把慈安、同治帝和奕?放在眼里 。
网络配图
清朝祖制太监不准出京 , 但是同治八年七月 , 安德海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 , 借皇上大婚、采办龙袍的名义 , 乘楼船沿运河南下 。安德海私挟妇女、张挂龙凤旗帜、抓差纳贿 , 一路招摇 , 惊扰地方 。他经过的顺天府衙门、直隶总督衙门 , 都隐忍不发 , 结果在山东被丁宝桢查拿 , 并以太监出京违背祖制请旨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