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春节如何过?筵宴百桌菜百坛酒百只兽( 二 )


堂子祭结束后 , 皇帝还要回到清宁宫 , 举行另一项同样是属于萨满教信仰范畴的重要祭神仪式 。清宁宫是皇宫中的“正室” , 与民间一样在西墙设有神位 。如果说在堂子举行的祭典是“国祭”的话 , 在清宁宫里举行的也可以说成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家祭” , 祭祀的对象主要是部落神和祖先神 。
两项祭祀结束后 , 皇帝来到大政殿升座宝座 , 王公大臣开始进表文行礼叩拜 。排在最前面的是诸王贝勒 , 他们都是皇帝的兄弟子侄 , 其次是满洲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正白旗、镶红旗、镶白旗、镶蓝旗、正蓝旗和汉军、蒙古各旗的固山额真(旗主)依次率本旗官员上殿行礼 。然后是专程前来盛京(沈阳)向皇太极朝贺进贡的蒙古各部贵州上前行礼 。在向皇帝祝贺新春的同时 , 来朝贺的各旗及蒙古贵族、汉军官员还要进献金银绸缎、衣物毛皮、马匹鞍辔等新年礼物 。这些礼品分别陈列在各旗旗亭之前 , 同样 , 仪式结束后皇帝赏赐给各级官员和蒙古贵族的物品也要如此陈列 。此时的大政殿广场犹如一个珍稀物品展览会 , 珠光宝气 , 琳琅满目 , 更增添了节日气氛 。
大政殿广场上的新年宴会
典礼中最能体现欢庆气氛和民族风俗的是君臣同乐的大型筵宴 。朝贺新春仪式之后 , 皇帝回宫稍事休息 , 再回到大政殿 , 宴会便正式开始了 。皇帝和王公贵族坐在大政殿内外 , 其他官员则在本旗旗亭前就座 。除了皇帝坐在宝座上之外 , 王公官员们都是按照满族人传统自带毛皮坐褥席地而坐 。宴会开始后 , 各旗亭前支起大锅 , 就地开宴 。从当时文献的记载中可知 , 宴会所用的食品 , 以野猪、鹿等兽肉为主 。比如《满文老档》中记载天聪六年(1632)“元旦”大政殿筵宴的规模是:每旗各设席10桌 , 用鹅5只 , 八旗共设80桌 , 鹅40只 , 加上总兵官以上的高级官员另设20桌、鹅20只 , 总共100桌 。每桌备烧酒一大坛 , 共100坛 。这还不包括皇帝、王公和蒙古贵族宴桌的数目在内 。另一件档案中记载 , 崇德四年(1639)“元旦”大宴用了母野猪8头、鹿22只、狍子70只、酸奶烧酒20瓶 , 平常酒80瓶 , 茶24桶 , 算起来也是100只兽、100瓶酒 。
网络配图
宴会上还有庆祝新年的各种表演 , 史书记载中称为“百戏”或上演各种“玩艺儿” 。当时宫廷并无专门演出机构 , 演出节目多是由民间演员“入宫献艺” 。具体种类包括器乐伴奏的歌舞以及摔跤(时称角抵)、杂技等 。如崇德四年(1639)档案中提到的参加新春宴会演出者就有在木头上打跟头的高丽人、在地上打跟头的高丽人、骑木马者、歌唱者、作瓦尔喀(东海女真部落之一)舞者 , 弹满洲三弦、琵琶者 , 箫、胡琴手 , 打小跟头者 。作舞高丽妇女、扮大鬼脸者、扮女鬼脸者、踢缸汉人妇女、踏独绳汉人妇女、含刀者、跳高汉人、登梯作舞汉人女童、弹汉人三弦琵琶歌唱者、执盘作舞汉人、扮汉人妇女鬼脸者、扮熊者、扮猴者、唱戏者、踩轮汉人等等 。按照满族传统 , 这种演出属于为宴会助兴性质 , 所以尽管很杂、艺术水平也不高 , 用以烘托新年庆典热烈气氛却恰到好处 。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种称作“扮鬼脸”的表演 , 这是满族民间十分流行的一种兼具舞蹈和游艺性质的游戏 。俗称“玛虎” , 满语意为“皮制面具” , 也可译为“鬼脸” , 民间俗称为“马虎子”或“妈猴子” 。表演者戴面具扮成野兽或鬼怪 , 跳跃舞蹈 , 再由扮作猎人者与其周旋打斗 , 最后战而胜之 , 很有狩猎民族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