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兴县旅游,山西有哪些民俗旅游资源?( 二 )


土壤
兴县土壤以灰褐土性土为主,河谷地带为灰褐土,西部山区为山地灰褐土及棕壤 。
水文
兴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岚漪河位于县境北部,蔚汾河位于县境中部,湫水河位于南部,均由东向西汇入黄河,属黄河水系 。
气候
兴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少雪,夏季短暂炎热多雨,春旱风大升温较快,秋季凉爽天气晴朗 。无霜期120--170天,年均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近六年降水量相对偏少,分别是2006年291.4毫米,2007年689.4毫米,2008年524毫米,2009年566.2毫米,2010年425毫米,2011年465.3毫米 。
风景名胜
兴县主要旅游景点可概括为:"两馆一园"(即晋绥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纪念馆、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和"两山一洞"(即石楼山、石猴山、仙人洞) 。
晋绥革命纪念馆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西7公里的蔡家崖村,曾是贺龙元帅及八路军120师生活和战斗过11年之久的根据地;晋绥解放区烈士陵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部;
"四八"烈士纪念馆,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南60公里的东会乡庄上村北、黑茶山东侧,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
另外,石楼山的"石楼晚照"、黑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茶山积雪"等兴县十景闻名遐迩,天谷崖水库,位于魏家滩镇木崖头村,天古绝壁雄奇峻伟 。境内还有其它各级文物保护点13处,其中石椤则、蔡家崖2处的仰韶文化遗址、蔡家崖乡胡家沟的明代砖塔、蔡家会古戏楼、县城的南山石窟等,既有较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又有一定的史学研究 。
兴县城东20公里的交楼申乡新舎窠村,有仙人洞,洞口仅容人侧身进入,走约百步,地形开阔 。东南方有宽大洞穴,高数丈,四旁倒挂钟乳 。再深入,有水宽数丈,色黑不见其源 。水上有独木桥,无人敢过 。洞口原有道观 。
兴县县河南岸的南山公园是县城人的乐园,其上林木神秀,景气舒和 。
山西有哪些民俗旅游资源?

山西兴县旅游,山西有哪些民俗旅游资源?

文章插图
民俗旅游资源包括饮食、建筑、喜庆节日、岁时节令、手工技艺、文学艺术、土特产品等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华远古文化的摇篮 。我们的祖先在三晋大地上创造了举世闻名、影响久远的历史文化 。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山西民俗具有质朴的民间性、鲜明的地方性、资源的丰富多样性等特点 。饮食民俗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 。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 。山西人的饮食风俗,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令世人瞩目 。丰富多样的面食山西盛产高粱、莜麦、荞麦、豆类、玉米、小麦、谷子等数十种粮食,提供了丰富的食料 。通过农家妇女的慧心巧手,可以制作出数以千计的面食来 。各种造型的面食,既可口,又诱人 。汤面类主要有刀削面、剔尖、揪片、转盘剔尖等十几种,不仅外形不同,口感各异,而且和菜肴相配更加营养丰富 。炸焖面类:煎饼、锅贴水煎包、麻花、油糕等二十几种,享有胜誉的太谷饼,冷食酥而不硬、软而不皮 。美味可口的菜肴在山西的饮食习惯中,菜肴与主食同时出现 。菜肴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味美爽口,最负盛名的山西特色菜肴有:大碗蒸酥鸡,入口松化而不失鲜嫩;山西的过油肉曾获烹调比赛金奖,爽口、够鲜;五花猪脸外观晶莹剔透,吃起来油而不腻;烩菜是山西特色地方菜肴,由粉条、土豆、肉丸等杂烩而成,味道十分鲜美 。山西特殊的地理条件孕育了丰富多样的野菜资源,野菜分布范围广,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食法多样,因此野菜在山西也是一种别具风味的菜肴之一 。过去由于冬天没有新鲜蔬菜,所以全靠咸菜和酸菜佐餐,各种各样的咸菜和酸菜几乎是山西百姓常年必备之物 。婚丧嫁娶和岁时节令婚丧嫁娶生、婚、丧是人生的三大事,山西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形成了隆重的仪式,活动也特别讲究 。从出生开始,经过的节日有满月、百天、周岁及本命年等,一般这些节日都要发请柬、收贺礼、请客聚餐 。结婚是三件大事之中讲究最多的,从相亲、定亲、娶亲到拜堂闹洞房、回门等期间的礼仪非常隆重、考究 。死也是人生大事 。山西的丧礼也独具特色,仪式之多,讲究也颇为复杂 。就其穿来说,人在未死之前就要准备四季穿的上下身衣服,上面还绣有寿花,举行丧礼时,子女及其小辈亲戚从头到脚一身白色,以表孝敬 。敬献的物品也很讲究,12碗8桌的换饭,色泽鲜艳、品种丰富、味道独特 。岁时节令岁时节令民俗是与我国长期的农业社会紧密相连着的,随着一年到头的气候变化,农作物的种植收获及人民生活的需要逐渐形成的一系列民俗习惯 。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 。虽是典型的中华岁时节令,但庆祝方式却又独具特色 。例如晋中的“寒食节”,这一天当地不仅寒食禁火,大人还要为孩子们捏制“寒燕儿”,既能吃又能玩;五月端午吃粽子;七月十五做面人;元宵节时各地有闹元宵猜灯谜、放烟花等;此外山西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如上梁节、油糕节等 。民间建筑房屋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特点、所处环境密切相关,修建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山西窑洞是最典型的代表且独树一帜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零散分布在地形起伏比较大的山区,以黄土为材料,在靠山或傍土的地方挖洞成窑,挡风避沙,冬暖夏凉 。山西民居的另一种形式就是大院 。大院是山西典型的特色,它们多为商贾之家的居所 。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其住所多规模大,建筑精美,气势宏伟,错落有致 。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院内房舍鳞次栉比;从里面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楼厅台阁与天井花园相映成趣 。现存院落中随处可见石雕、砖雕、木雕,玲珑剔透,内容丰富,图案精美,技艺精妙,且思想内涵丰富,体现了佛、儒、道及其民间的教育思想 。如王家大院凝瑞居的石雕“鲁雨跃龙门”“指日高升”,体现了儒家教育思想;而“乳姑奉亲”则反映了传统的道德观;这些全都是对后辈的期盼和教诲 。手工技艺民间刺绣,在山西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对样、绣工精致,且反映出山西风土人情的特色和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民间的刺绣主要是服饰、生活用品、祭献物品三大类,像衣服的领口和袖口、帽子、鞋垫和被面,还有枕头、荷包等都有不同纹样的刺绣图案 。如鞋垫上常绣有相亲相爱、福海无边、莲花送子等图案花纹 。山西剪纸在民间也广为流传且伴随着生辰、婚嫁、丧葬、喜庆节日和日常生活 。用于人生礼仪的剪纸,主要是表达人们的一种美好向往与追求,比如结婚时的“喜喜”字就表示喜上加喜的意思 。吕梁地区的剪纸质朴、粗犷、雄浑;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雁北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有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 。山西面塑也是一种民间文化,在民间叫“面花”,是作为仪礼、岁时等民俗节日馈赠、祭祀、喜庆、装饰的信物或标志 。面塑的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可以说大自然有的无所不有,动物、植物、人等,以象征万事如意、多福多寿、和睦友爱等意思 。草编同样是流传于山西民间的一种技艺,草编材料来自大自然,有麦秆、柳条、玉米皮、藤条等 。草编有生活生产用品,也有玩具饰物,在民间小的有佩带饰物、手玩小件、笼子,还有摆放水果的竹篮;大的有箩筐、挎篓等,它们为农家用具,造型优美,形象生动 。我们应该开发这些民间草编,让它们从古代单纯的实用性转为现在的实用欣赏性,并可以延伸到编提包、挂饰、椅垫等用品进入市场 。文学艺术山西,是中国戏曲发源地之一 。现主要存有四大剧种: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和北路梆子 。晋剧,是山西省的代表性剧种,其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优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蒲剧唱腔高昂,朴实奔放;上党梆子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北路梆子有着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 。另外山西的道情戏、山西的皮影戏等也深受城乡劳动人民的喜爱 。山西民歌,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地方人的心理、情感和愿望 。这些民歌题材广泛,反映内容深刻,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晋西北的“山曲”、太行山的“开花调”、忻州一带的“卷席片”都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或崖畔、场院随时可唱的一种短歌,形式短小、单纯;词曲格律自由;感情真挚,无须伴奏 。山曲高亢嘹亮;开花调委婉清秀;秧歌品种繁多,如河曲的“二人抬”、左权的“小花戏”、以及和顺的“风台小戏”等 。套曲多系歌唱历史人物或历史传说故事,如左权的“大腔”、兴县的“昆曲”、离石的“弹唱”等 。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是新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一个文学流派 。他的著作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赵树理在小说艺术的民族化、群众化、地方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写农民的“铁笔圣手” 。而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群山西籍作家马烽、西戎等实力雄厚的作家,继承《小二黑结婚》的格调,发表了一大批风格相近的作品,形成了一个影响波及全国的作家群体 。从“山药蛋派”这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名词中,我们就不难想象到这些作品与群众和生活贴得有多么近,山西文艺独特之魅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