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辰纲被盗杨志真的没有一点责任吗?

杨志被梁中书委任重担,连同谢都管等人一起负责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但是杨志却把事情搞砸了,究其原因,杨志就没有一点责任吗?杨志适合做一个管理者吗?
临走前,梁中书还安排谢都管他们听杨志的,结果到了路上就不听了 。老都管并虞候是夫人行的人,又是太师府门下公,倘或路上与杨志别拗起来,杨志是无论如何都争执不过的 。这也很正常,一、旧人不会听新人的,或者说资格高的不会听从资格底的人 。二、文臣瞧不起武将,三心腹看不起边缘人 。

书上写: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刚开始还好凉快了走,热了歇,到了人少的地方,正好反过来了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
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 。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里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 。这样不要命的赶路,说的好听是杨志责任感比较强,不好听就是不把人当人对待 。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建造的京杭大运河是功用千古的,但是大家却认为是隋炀帝的暴政之一,为什么呢?一个原因是他的“水殿龙舟事”,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体恤民情,不把老百姓当人看,过度的滥用民力 。


(图)杨志押送生辰纲
杨志是没背啥包袱的,他功夫最好,体力最充沛,当然走路不累啦 。这样一来就把所有的人得罪了,即便是到了东京,蔡京一查银子少了,大家也会不约而同的说是杨志拿了,就像后来大家都说是杨志和强盗串通抢劫的,这是一样的道理 。不体谅人也就算了,还不让说一句抱怨的话,对老都管和两个虞侯是直接骂,对挑夫是又打又骂 。
书上写:那十一个厢禁军两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 。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
在这我们看到,军健们也是很可怜,很倒霉的,因为他们是被老都管不幸选中的,又是在杨志手下干活的,而杨志是一直走霉运的,这些军健们真是名副其实的倒霉催的!
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 。”那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 。”又过了一夜 。
众军汉说的很明白,杨志做管理者真的很失败,稍微人性化管理一点,这个路就走得不那么艰难了,完全把人当牲口使 。一点好处不给就算了,还一点好话没有,这不是太过分了吗,最起码给点鼓励也行啊 。望梅止渴的话也行啊,老都管会说,可惜杨志不会说,他太耿直、单纯,或者说迂腐、一根筋 。
当然了,这也是杨志负责任的体现,因为他太急于求成,太想把这件事情办好了,太想重振家风、太想官复原职了 。但是,痴迷一念不如自在于心间,太执着反而适得其反 。就是这个负责任,让杨志再也不能靠自己去承继家风,去光宗耀祖,最后唯一的依赖只能是招安,这个以后说 。


(图)杨志押送生辰纲
面对杨志的打骂,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 。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 。可以想象,只要有一个机会,大家肯定要报复杨志的 。到了全程最热的一天,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 。其日十分大热 。这段天气描写非常重要,既说明了杨志的暴虐,也显示出了挑夫们的可怜 。唉!可怜人何必为难可怜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