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故事50字 苏轼的故事

苏轼的故事50字 苏轼的故事

1、苏轼励志故事第一则
苏东坡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物质匮乏,精神萧索 , 可苦难终使他振作、使他成熟 。尖啸的山风于谷口处受住,化为温柔的何须;湍急的河流于河口处放缓,化为宽广的浩瀚;绚烂的人生于苦难处收束,化为成熟与淡泊 。于是苏东坡从黄州突围,终成赤壁二赋 , 大江一词,名传千古,恩泽了后世无数书生骚客 。
人有意气,才能有豁达的胸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 , 目遇之而成色”,苏子有意气,虽遭官场与文场一齐泼来的污水,但他仍意气风发,“侣鱼虾而友麋鹿”,心胸豁达可见一斑 。
东坡披发仰天大呼“大江东去”,他面临的那些烦心琐事顷刻之间沉入滚滚波涛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 。壮阔的滔滔江水让东坡选择忘记,忘记那些失意、悲伤,忘记那些仕途的不得意 。
【苏轼的故事50字 苏轼的故事】是那个“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那个“一蓑烟雨任平生 , 何妨行啸且徐行”的行者么?是那个高唱“大江东去”的诗人么?苏轼,一个被宋神宗称赞为“才与李白同,识比李白厚”的千古大家 , 在遭受小人泼来的污水,遭受贬谪后 , 忘却了所有的失意 。他在黄州种地酿酒,“夜饮东坡醒复醉”,在黄州“倚杖听江声”,在黄州写下“大江东去” 。他总是那样的淡泊从容 。他总是将所有的痛苦失意抛之脑后 , 铭记着世间之美丽 。不然,何来“亲煮东坡肉”,何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旷达与豪迈?
孟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 。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 。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园神游中,苍银白发与皎洁月光交相辉映 。一尊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有奋勇向前的心……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 。在赤壁的月夜 , 他心灰意懒 , 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 。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 , 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 , 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漆黑的荆棘林 。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 。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
2、苏轼励志故事第二则
一次,苏东坡与二友去九江赶考,因遇发大水,耽搁时日 , 迟到了 。考官禁不住软磨硬泡,便出一上联刁难: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个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 , 七颠八倒到九江 , 十分来迟 。
苏东坡沉思片刻 , 对出了下联:
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 , 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
考官……
一日,苏东坡陪高丽(现朝鲜)使者出游,一路谈兴甚?。斩驴淇谒滴夜救娲謇辖阅芏粤?。使者遂叫路旁一老翁,指远处一宝塔 , 吟出上联:
独塔巍巍,七级四面八方
老翁听后连连摆手而去 。使者笑问东坡:“这……”
苏东坡笑道“此翁已对出 。”
使者问:“联在哪?”苏东坡说:此翁是用哑谜相对的 , 一只手摆了摆,意思就是:

只手摆摆,五指三长两短使者与东坡相视大笑 。
据传 , 广东岭南有人出联,无人对得出,便把联语刻在石碑上:
半边山 , 半边路,半溪流水半溪涸
苏东坡到了此地 , 有人引他到碑前 , 请苏东坡对 。东坡一看,问道:“一块碑,只一行字?只一句上联?”说罢转身就走 。于是,当地人说苏东坡也对不出 。到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1734-?曾任广东学政)也到了此地 , 当地人也把他引到碑前,并把苏东坡到此地的情景告诉李 , 请李属对 。李说:“苏东坡已对出了,何须再对!”众人大惊 。李调元说 , 苏东坡的下联是: 一块碑,一行字,一句成联一句空
不过,苏东坡真有对不出的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虽欣赏苏东坡的才学 , 但又对东坡恃才傲物不满,于是出联为难 。这一天,他们游览了镇江的金山、银山、玉山后,王安石出一联曰:
铁瓮城西 , 金山银山三宝地 。
镇江,古名“铁瓮城”,苏东坡寻思数日,终未对出,至今仍为无对绝联 。
3、苏轼励志故事第三则
相传 , 北宋年间,苏轼因被陷害朝政被贬到汝州,任团练使 。初到汝州,看到这里到处穷山恶水 , 苏轼自恃才高,很瞧不起那里的文武官员 , 经常闭门谢客 。
一日,他在衙门里觉得闷,便独自溯汝河而上去游云梦山 。踏着两山夹峙树林生的林间小径过了紫逻口 , 穿过水流哗哗的汝河桥,随着熙熙攘攘笑语喧哗的滚滚人流,苏轼走到云梦山下 。只见一座寺院依山而建,钟楼巍巍桃角飞檐,宝塔俏丽,屹立寺中,在绿树掩映下,云梦寺深藏不露,古朴静雅 。苏轼顿时悟道,这样一个人间仙境,又是鬼谷讲学授徒的地方 , 必有文海高僧,若能暗访出来,也算是一个他乡知已了 。

于是他折下一银树枝当拐杖,化装成一个土老冒儿走进寺院 。这时已近中午,睛空万里,骄阳似火,苏轼走了半日口喝难耐,便走在寺内讨口茶喝 。他看见寺内一个小和尚手拿鸡毛帚子正在大殿里给香案扫尘,苏轼忽发异想 , 先试试这云梦寺的小和尚有多少才智,不就知道寺内高僧的智慧之水有多深了吗?于是,他大大洋洋踱进大殿,在香案前正襟危坐,还没顾上说口渴,谁知那小和尚一看见他,忙停下手里活计 , 双手一合施一礼说:“阿弥佗佛,请施主暂在殿内消汗,贫僧马上去取茶伺候,并且一定给施主送上您点要的杜仲名茶 。”
小和尚退出大殿去了,苏轼坐在香案前惊得目瞪口呆 。一会儿,一壶泡得浓香扑鼻的杜仲茶献了上来,苏轼静坐在大殿里品茶,仍不理解小和尚是如何一眼就看出了他心中所求,苏轼还敢去和云梦高僧高谈阔论吗?他顿时泄了气,喝完茶以后,他连身份也没敢亮出来 , 忙匆匆随着进香的人流去观党云梦仙境,然后便直出云梦山去了 。
苏轼回到汝州,百思不得其解 , 越想越不服气,难道这汝州还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还真有文比孔丘、武赛子龙的能人 , 他遍览群书熟知云梦古今,又搜肠刮肚拟出《咏云梦》诗八道,便再赴云梦山想与云梦僧一决高低 。
这天,苏轼穿戴整齐官袍官衣,领着大小随从12人 , 前夹后拥又赴云梦山 。走到寺院门前,只见一座云梦寺张灯结彩,十几个僧人分列寺门两旁,两幅长幡由两个小僧人举着列在队前,苏轼抬头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学士游云梦鬼谷生辉,
练使赋佳作汝河增光 。”
苏轼大吃一惊 , 急步上前与云梦众僧一阵寒喧,急步走入大殿,只见殿内一张八仙桌上摆着十二只茶杯,还为他另备一张香案,放着文房四宝,很明显,云梦寺早有准备等待他来挥笔赋诗呢?
苏轼十分吃惊,当云梦寺主持请苏轼挥毫命笔的时候,苏轼一定要让云梦僧说出他们神算的奥秘,小和尚笑着说:“那天你手柱拐杖为木,风尘仆仆为土,就是一个仁字;你头顶草帽,两手甩开,两腿夹杖巍巍而立不是一个“茶”字吗?我就知道先生是向我求杜仲茶!“苏轼说:“那么今天呢?”
云梦寺主持说:“今天知晓你要登云梦山就更没有什么秘密了 。云梦山之颠有御药园,御药园上有观天台,在台上天尚可观 , 练使官样打扮而来,我远远已从观天镜里看见了你 , 并且山上早有传闻,苏学士荣任汝州团练使 , 我们自然应有所准备,为练使接风了 。”
苏轼闻听后惊愕不已,他想,自己饱读诗书,在当朝皇帝面前尚敢舞文弄墨,而在云梦山里竟被一个小和尚猜得入木三分 。老主持在观天台窥视知我要来不算什么高悟,但出家之人竟对我这么了解,早有所备不得不使苏轼十二分地佩服 。于是苏轼顿时诗兴大发,挥笔写道:“汝河河清清,云梦梦长长,鬼谷谷渊渊,古今难思量!”
从此以后,苏轼知道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 学问再高天外有天 。他更加苦读万卷书,认真做学问,写出了不少名篇佳作,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