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史小故事杨炎实施两税法,两税法是什么?( 二 )


可安史之乱后 , 全国大乱 , 许多农民都在战争中死去了 。国家对户口削减、土地买卖和财产变化的情况 , 已经很久没有调查 , 也未重新登记造册 。但征税时 , 官府也不管实际情况 , 只凭原有的户籍账册向老百姓收税 。而且官吏在收税的时候 , 也没有固定的标准 , 随意巧立名目增加赋税 , 借机对百姓进行侵夺 , 害得百姓几乎每个月都要纳税 。许多百姓因不堪忍受便逃离了家乡 , 躲到外地去了 , 能留在家乡种地的人少得可怜 。
为了革除税收的弊病 , 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 并解决军饷的开支 , 公元780年 , 杨炎向唐德宗建议实行“两税法” 。
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
1.废除租、庸、调及一切杂役、杂税 。
2.不再分本地人和外地人 , 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 , 就算作当地人 。一律登记在册要缴税 。
3.不再按人口多少征税 , 改为按家产和土地多少征税 , 有钱人和大地主多交一些 , 穷人则少交一些 。
4.每年只在夏秋两季收税 , 夏税不得超过六月 , 秋税不得超过十一月 。其他时间 , 不得随意收税 。
5.没有固定住处的商人 , 由经商所在地的州县依照其收入的一定比例征税 。
德宗采纳了杨炎的建议 , 可是掌管赋税的官吏反对推行 。他们认为租庸调制实行了四百余年 , 旧制不可轻改 。德宗坚定不移 , 这才使两税法得到了有效地贯彻实施 。
两税法把过去名目繁多的杂税统一为户税和地税两种 , 并规定除此之外的收税 , 都是非法的 。这样既简化了征税名目 , 又可使农民的负担相对稳定 , 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同时 , 还从制度上杜绝了官吏乱摊派、乱加税的可能 , 让老百姓的负担有所减轻 。而且 , 两税法还规定了贵族、官员、僧人、商人都要交税 , 这就扩大了税源 , 让老百姓松了一口气 。
杨炎大胆实施的两税法对巩固唐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 , 起了积极的作用 。可是 , 也触犯了许多太监、地主、贵族和僧人的利益 , 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这些人便常常在唐德宗面前说杨炎的坏话 , 时间一长 , 唐德宗渐渐地也对杨炎失去了信任 。不久 , 就罢免了杨炎宰相的职务 , 给了他一个左仆射的闲职 。
有一次 , 杨炎为修建家庙 , 钱不够用 , 就委托一位老部下帮他在洛阳的旧房子给卖掉 。这位老部下图省事儿 , 就直接让公家出钱买过来作官署用 。这样一来 , 就有人诬告杨炎占了公家的便宜 。
当时的宰相卢杞本就是杨炎的死对头 , 于是 , 他就让大理寺的官员田晋负责审理 。田晋心里也知道杨炎挺冤枉 , 但又不敢得罪卢杞 , 便判决为:“多付的钱 , 按照索贿论罪 , 应该免去他的官职 。”
卢杞对田晋的判决很不满 , 便将田晋直接贬为衡州(今湖南衡阳)司马(低级武官) , 让其他官吏重新改判为绞刑 。唐德宗想到杨炎对国家还是有功劳的 , 没有杀他 。
这时 , 又有许多达官贵人趁机造谣说:杨炎在曲江南边修建的家庙有“王气” , 杨炎这样做是存心想造反篡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