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服装上绘制的禽兽代表什么意义?

衣冠禽兽这个词语在现代是一个贬义词 。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禽兽的人 。可是你知道吗?衣冠禽兽最早可是一个褒义词,代指那些当官的人 。因为按照明代服制的规定,当时的官员穿的袍子上是“文禽武兽”,只有当官的人才能穿上绣着飞禽或绘着走兽的官服,可以说,衣冠禽兽是令人羡慕的词语呢 。
明代官员分为九品,每一品的官袍上都缝有绣上了不同类型的飞禽或走兽的补子,称为补服,并以之来区分官阶的大小 。一品至四品袍子的颜色为绯色,五品至七品袍子的颜色为青色,八品至九品袍子的颜色为绿色 。下面小编将以文官为例,为大家揭开补服上飞禽的神秘面纱 。
一品仙鹤
仙鹤即丹顶鹤,在古代丹顶鹤被赋予了忠贞清正、品德高尚的文化内涵,同时又是长寿的象征 。丹顶鹤可高达150cm,裸出的头顶红色,身体以白色为主,是一种珍贵的涉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趣的是,丹顶鹤主要生活在沼泽地区,但是古人却把它和青松放在一起,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常识性错误 。但是无论如何,丹顶鹤有着诸如驾鹤西飞的美丽传说,这个一等文禽也是实至名归 。
二品锦鸡
锦鸡是雉科的美丽鸟类,包括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 。在古代,锦鸡有吉祥的寓意,同时北宋徽宗赵佶所绘的“芙蓉锦鸡图”上题有:“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鷖”的诗句 。
此处“五德”意指鸡的“五德”:“头上有冠是文,脚下雄健是武;临敌敢斗是勇;见食呼友是仁;按时报晓是信 。”即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 。当然了,锦鸡身上绚丽的花纹也确实是赏心悦目,加上修长的体形,天生就有一股高贵范儿 。
三品孔雀
孔雀也是雉科的鸟类,有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 。相信亲眼目睹过孔雀开屏的人必定会折服于雄孔雀那美丽的尾屏吧 。相比于雄鸟,雌孔雀就长得比较平庸了,即没有长长的尾巴,色彩也不及雄鸟艳丽 。孔雀的形象在古代除了在三品文官的补服中使用外,也常用于瓷器及其他服饰的花纹当中 。
孔雀也许还会有人好奇,美丽的孔雀能够飞行吗?古人虽然有“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描述,但实际上孔雀并不善于飞行,不过滑翔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身披着华丽的羽毛,负荷也不小呢!
古代官员服装上的禽兽有什么讲究?
四品云雁
云雁在古代指大雁,是雁属鸟类的统称,具体种已经无法考证 。在我国古代,雁是诗中常见的鸟类,如贾岛的“春风渐向北,云雁不飞南”,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等等 。
雁的体形较大,有修长的颈部,具有集体迁徙的习性 。它们迁徙时常常会结成雁阵,利用空气动力学来节省体力,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 。古人常触景生情,于是便有了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 。古代认为雁有仁心,有情义,有智慧,把它绣在了四品的补服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五品白鹇
白鹇同样是雉科的鸟类,自古便是著名的观赏鸟,现在是广东省的省鸟 。雄鸟体形大约1米,有长而白的尾巴,头顶黑色,脸颊裸皮鲜红色;而雌鸟则是上体橄榄色至栗色,下体具有褐色的细纹,脸颊的红色相对暗淡一些 。
白鹇翎毛华丽、体色洁白,因为啼声喑哑,所以又称为“哑瑞” 。据历史记载,诗仙李白曾经还为了求得胡公养的一对白鹇而写了一首《赠黄山胡公求白鹇》,由此可见白鹇的吸引力之大 。
六品鹭鸶
鹭鸶指的是鹭科的鸟类,在古代通常指大白鹭 。大白鹭是一种体形较大的常见鹭类,身上的羽毛雪白无暇,嘴巴是黄色的,颈部有一个特别的扭结,爪黑色 。大白鹭常常成群聚集在沼泽或浅滩觅食,起飞时也往往一同行动,古诗有云:一行白鹭上青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