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时期楚霸王项羽杀宋义为公还是为私?

苏轼《范增论》说:“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 。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 。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兴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 。未有义帝亡而增能久存者也 。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 。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 。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项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 。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 。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 。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之杀卿子冠军也,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哉!”
苏轼之论,直小儿之谬论!苏轼文名极高,影响很大 。少年时期读苏轼此文,信以为真,其遗误后世甚巨 。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项氏谬计四”条说:“项氏谬计凡四 。方项梁起江东,渡江而西,并诸军连战胜 。及陈涉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天下之望已繫于项梁 。若不立楚怀王孙心,即其后破死于章邯之手,而项羽收其馀烬,大可以制天下 。范增首唱议立怀王,其后步步为其掣肘 。使沛公入关,羽得背约名;杀之江中,得弑主名 。增计最拙,大误项氏 。谬一 。……六国亡久矣,起兵诛暴秦而患无名,何必立楚后,制人者变为制于人 。而怀王者公然主约 。既约先入关者王之,而不使项羽入关,是明明不欲羽成功也 。独不思己本牧羊儿,谁所立乎?既不能杀项羽而显与为难,且不但不使羽入关而已,并救赵亦仅使为次将,所使上将则妄人宋义也 。羽于帐中斩其头,如探囊取物 。迨至羽屠咸阳杀子婴后,怀王犹曰如约 。如约者欲令沛公王关中也 。兵在其颈犹为大言,牧羊儿愚至此 。范增谬计,既误项氏亦误怀王 。”
显然,王鸣盛之论正确,而苏轼之论谬甚!
王鸣盛说怀王“愚至此”,说宋义是“妄人”,而苏轼说怀王“贤”,以宋义为“上将”是怀王“贤”的证据;王鸣盛说立义帝是范增误项氏,而苏轼说“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 。苏轼亦“妄人”也,“愚至此”!
项羽杀宋义为公还是为私?宋义该杀不该杀?
答:宋义该杀,项羽杀宋义是为公不是为私!
《史记》项羽本纪说:“项梁起东阿西北,至定陶,再破秦军 。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乃使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 。’曰:‘臣论武信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召宋义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未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曰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必矣 。’宋义曰:‘不然 。夫缚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疲,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故不如先斗秦赵 。夫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按:“很如羊”,不词;疑本作“怯如羊”,后世传抄,讹“怯”为“很” 。),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