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问题 。以下是边肖对这一问题的总结 。让我们来看看 。
1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有哪些?
如下所示:
2000年:艾伦·黑格(美国)、艾伦·麦克迪尔米德(美国/新西兰)和白川英树(日本)进行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
2001年:威廉·诺尔斯(美国)、野依良治(日本)和巴里·夏普勒斯(美国) 。
2002年,库尔特·威特里希(瑞士)、约翰·贝内特·芬恩(美国)和田中健一(日本)研究了生物大分子的识别和结构分析 。
2003年:彼得·阿格雷(美国)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发现了细胞膜中的水通道,并研究了离子通道 。
2004年:阿龙·切哈诺沃(与)阿夫拉姆·赫什科(与)欧文·罗斯(与)发现了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 。
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美国)、理查德·施勒克(美国)和伊夫·肖万(法国)研究了烯烃的置换反应 。
2006年:罗杰·科恩伯格(美国)进行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 。
2007年:格哈德·艾特尔(德国),他对“固体表面的化学过程”研究的贡献 。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文章插图
2008年:下村修(日本)、马丁·沙菲(美国)、钱永健(美国)发现并开发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
2009年:万卡特·拉马里克里希南(英国)、托马斯·施泰茨(美国)和阿达·艾奥纳斯(以色列)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
2010年:理查德·赫克(美国)、根岸英一(日本)和铃木彰(日本)发明了一种新的连接碳原子的* * *装置 。
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美国)和布莱恩·凯比尔·卡(美国)获得“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奖 。
2013年:马丁卡·普拉斯(美国)、迈克尔·莱维特(英国、美国)和阿里·瓦塞勒(美国、以色列)为多尺度复杂化学系统模型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
2014年:Eric (美国)、 Mona(美国)、 Hale(德国)对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的发展做出贡献 。
2015年:托马斯·林达尔(瑞典)、保罗·莫德里奇(美国)、阿齐兹·桑贾尔(土耳其,美国)因“DNA修复的细胞机制研究”获奖 。
2016年:Jean- Sovic、J和 L 获得“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奖 。
2017年,约阿希姆·弗兰克(瑞士)、理查德·亨德森(英国)和雅克·杜博·谢尔(瑞士)开发了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以高分辨率确定溶液中生物分子的结构 。
2 。请找出2005年诺贝尔奖获奖者的姓名和国家 。
三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烯烃复分解——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介绍
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会议厅展示今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照片 。他们是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左)、美国科学家罗伯特·h·格拉布斯(中)和理查德·施罗克(右) 。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1.74岁的法国人伊夫·肖万、63岁的美国人罗伯特·格拉布斯和60岁的美国人理查德·施罗克因对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做出贡献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
伊夫·肖万目前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名誉所长 。1970年,肖万发表了一篇重要论文,阐述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理,解释了以前关于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各种问题 。罗伯特·格拉布斯和理查德·施罗克后来在实验中为这一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并开发了实用有效的新反应催化剂 。这些发现为有机分子的合成开辟了新的途径 。
2.罗伯特·格拉布斯( h . )23岁时获得了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的硕士学位,3年后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 。1969年至1978年,他是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助理教授和副教授,自1978年以来,他是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的教授 。自大学毕业以来,Grubb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和《美国化学学会学报》等权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Grubb开发的催化剂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烯烃复分解催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