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的致命失误:未曾想过乾隆死了自己怎么办( 六 )


当军机大臣的 , 因为要当面奉旨 , 要快速准确地记下皇帝的指示 , 因此除了熟悉前朝、本朝各种律例之外 , 第一 , 头脑反应必须敏捷 , 要求思路清晰 。有条不紊;第二 , 记忆力必须超强 , 要求具备博闻强记、随问随答的本领 。这样的官员 , 年纪太大 , 当然是很难对应的 。
乾隆三十八年的军机处 , 几个满汉军机大臣的年龄是:汉臣刘统勋七十五岁 , 刘纶六十三岁 , 于敏中六十岁 , 袁守侗五十一岁 , 梁国治五十一岁;而满臣中 , 除阿思哈、丰额、索琳年龄不清楚外 , 舒赫德六十四岁 , 阿桂六十岁 , 庆桂三十九岁 , 明亮三十八岁 , 福隆安约四十岁左右 , 福康安约二十岁左右 。这样的年龄结构 , 对于政务繁忙的军机处来说 , 已经不是“偏老” , 而是已经“嫌老” , 可能多数人都感到精力不济了 。
在这样的前提下 , 乾隆皇帝想要培养一批年轻、精力充沛、具有敏锐政治眼光、处事干练决断 , 而且完全忠于自己的人 , 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和珅恰恰就具有这样的特长 。那一年 , 和珅二十三岁 。两年之后的乾隆四十年 , 和珅二十五岁 。闰七月 , 值乾清门 。十一月 , 擢御前侍卫 , 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 就是正二品官了;再过一年 , 乾隆四十一年 , 和珅二十六岁 。正月 , 授户部侍郎 。三月 ,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四月 , 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八月 , 调镶蓝旗满洲副都统 。十一月 , 任国史馆副总裁 , 赏戴一品朝冠 。十二月 , 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 , 赐紫禁城骑马 。—他才二十六岁 , 就当上了户部侍郎 , 这可是总管全国财政的从二品副部长级大官 , 还是“赏戴一品朝冠”的呢!没有真才实学 , 光靠自己吹牛、靠皇帝赏识 , 恐怕是做不到的 。何况所有这一切升迁 , 都是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实际上只在一年的时间中完成的 。古往今来 , 还有谁比他升得更快?
清光绪年间徐珂编辑的《清稗类钞·异禀类》中 , 就有记载说:“和珅记性绝佳 , 每日谕旨 , 一见辄能默记 , 乃至中外章奏连篇累牍 , 仓猝批阅 , 皆能提纲挈领 , 批却导款 , 以故与闻密勿吻 , 奏对咸能称旨 。此所谓才足济奸 , 聪明误用者矣 。”
《清稗类钞》是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类书 。从清人、近人的文集、笔记、札记、野史、报章、说部中 , 广搜博采 , 仿《宋稗类钞》体例编辑 。记载之事 , 上起顺治、康熙 , 下迄光绪、宣统 , 间有上溯天命、天聪、崇德者 。全书分九十二类 , 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书中涉及内容极其广泛 , 举凡军国大事、典章制度、社会经济、学术文化、名臣硕儒、疾病灾害、盗贼流氓、民情风俗、古迹名胜 , 几乎无所不有 。编者态度比较严肃 , 许多资料可补正史之不足 。
清人袁枚在《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中也说:“和珅聪明绝顶 , 口才便利……虽是小人 , 却有本领 。”
这些资料 , 因为不是当事人的亲闻亲见 , 只是集录前人著作中的事例 , 只能以野史对待 , 仅供参考而已 。而乾隆年间来华的英国使团使臣马戛尔尼 , 就曾写过一部《乾隆英使觐见记》 , 书中记载他所看到的和珅 , “相貌白皙而英俊 , 举止潇洒 , 谈笑风生 , 樽俎之间 , 交接从容自若 , 事无巨细 , 一言而办 , 真具有大国宰相风度” 。这样的赞语 , 应该比较可靠 , 也不会是故意拍马屁、捧臭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