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峄山,邹城峄山怎么走( 二 )


九峰台 九峰台是一片一亩见方的大石台,人站在这个大石台上往北望,可以看到山顶上九峰并列的奇姿 。因为只有站在这片石台上,才能看到这一景观,所以叫九峰台 。那并肩而立的九峰,从东往西依次是冠子峰、车辋峰、断虹崖、小神崖、大神崖、王母峰、丹丸峰、舍身崖和五华峰 。九峰之中,丹丸峰最为神奇,远远望去,在峰顶的石头上,有一颗圆圆的石蛋,如丹似丸,仔细再看,那石蛋的下面还是悬空的 。其实这颗看似小小的丹丸石,却高18米粗20米 。它凌空突兀,岌岌可危,悬系半天,朵朵白云萦绕其间,猛一看一阵大风就会把它刮掉,其实它却千万年来巍然不动 。
东宫 所谓东宫,就是正北面的大白楼,是当年李白住过的地方,“太”字故意少一点,就成了“大” 。这些古代文明 的结晶被毁于历代的战乱,仅存一片遗址 。
小鲁台 小鲁台就是“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地方 。当年的孔老先生带领众弟子峄山讲学,刚来到这个地方,举目四望,便发出了小鲁之叹 。石壁上的“孔子登临处”、“大观”等刻石都是出自明清文人之手 。原来这里还有“小鲁台”三个字,是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写的,可惜后来被日寇盗走了 。旅游互联免费预订峄山风景区优惠门票 峄山门票价格40元/会员预订价32元)点击预订 。
“鳌”字刻石 它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汉字刻石之一,高15米,宽8米 。当年,我国著名的书法家杨萱庭先生72岁时来峄山游览,被峄山的自然风光所陶醉,欣然题写了这个“鳌”以作永久的纪念 。字上涂了红漆,距此10公里的人们都能看见 。
万寿宫遗址 万寿宫,是道教修炼的场所 。据有关碑刻记载,万寿宫至少建于元代之前 。元代曾经两次对它“重修” 。
白云宫 这是峄山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峄山的中峰 。白云宫在过去曾是峄山十六大古建筑之首 。它利用一个天然石洞,盖上宫殿之后,就变为宫内有洞,宫里出云,因此就显得格外幽深与神秘 。在这里首先遇到的舍身台 。舍身台是面向东山的一个绝壁悬崖 。在舍身台上望东山,茂密的松林从山底直到山顶 。舍身台下面是万丈深渊 。舍身台上有一座小小的石殿,叫浑石殿 。浑石殿上有石刻楹联 。站在舍身台往南看,在百米左右的山腰里,有一堆如花瓣一样的石头挤靠在一起,称插花石,是峄山一绝 。现在白云宫已毁,仅存石洞,洞里仍然有云 。峄山出云,是一大胜景 。
甘露池 甘露池上有一石坊,为清代所建,横额刻有“甘露池”三字 。甘露池也叫“仙源”,隐藏在两米深的石洞里,池水清澈见底,冬夏不盈不竭,味道甘美 。甘露池底有一道石缝,甘甜的泉水就是从石缝里涌出来的 。据说饮用甘露池的水,有清瘟解毒,祛病爽身,益智明目的作用 。相传古代名医华佗曾用甘露池的水和峄山的人参、灵芝、黄边、山菊等所制成的药丸一时传为神药 。秦始皇、司马迁、王羲之、乾隆皇帝都曾喝过甘露池的水,并对此有很高的评价 。
五华峰 五华峰是峄山的主峰 。五华峰由五块突兀的巨石插天抱立,形若一朵盛开的莲花 。五华峰为峄山二十四景之冠 。在五华峰的绝壁上,还有许多宋代、明代的刻石,爱好书法的朋友又可欣赏到这些潇洒飘逸、或雄健沉实的古代书法作品 。
通明天宫 也叫峄山戏楼 。通明天宫始建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原址是在郗公祠和羲之祠 。戏楼后边的戏池可容纳千人,左侧的古柏有800年高龄,至今仍苍郁不衰 。通明天宫实际上是祭神灵庆丰收的地方,祭祀之后也唱大戏 。历史上文人们又称通明天宫为“落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