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黄马褂可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又有谁拥有它( 二 )


不过,这种近侍大臣穿的黄马褂是没有花纹、图案的,也没有彩袖,用黑色纽绊,只能在履行职责时穿,非工作时间、非与皇帝同行不能穿,卸职了更不能穿 。
因此,这黄马褂也称“行职褂子”、“职任马褂” 。
此外,满人在马上得天下,清朝历代统治者都特别注重骑射训练 。咸丰以前的皇帝每年秋季都要到木兰(今河北省承德市北400里处,现名“围场县”)举行为期20天的盛大狩猎活动 。上面提到的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等,在狩猎活动中可以穿黄马褂 。但其他随从在皇帝狩猎过程中若有上佳表现也可以获赏一件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被称为“行围褂子” 。同样,这黄马褂平时也不能随便穿,仅仅在跟随皇上狩猎时才可以穿,否则属于违纪,将重罪论处 。
以上两种黄马褂属于“职业装”,显摆时间有限 。真正称得上地位仅次皇帝“龙袍”的黄马褂是“御赐黄马褂” 。
【为何黄马褂可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又有谁拥有它】京剧《三盗九龙杯》里面康熙赏赐给黄三泰的黄马褂就属于这一类 。这类黄马褂,又称为“武功褂子”,是赏赐给建有特殊功勋的大臣的 。
不过,这类“赐穿黄马褂”在道光以前并未存在过,慈禧执掌政权后就比较多见 。经史家推考,“赐穿黄马褂”是咸丰以后才开始盛行的 。也就是说,康熙皇帝是不大可能赏赐黄马褂给黄三泰的,毕竟,戏曲并不一定从原汁原味的历史演绎的 。
道光以前,清朝统治者为了笼络文臣武将,一方面,大量奖赏真金白银,又是“封爵”、又是“赏赐”、又是“世职”,让臣子看到结结实实的实惠,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巴图鲁”勇士号、“赏戴花翎”等等一系列荣誉性的奖赏,让授受者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从而更加卖力卖命地替朝廷办事 。
而到了咸丰时代,这些奖赏已经很滥了,你也“巴图鲁”,我也“巴图鲁”;你也“赏戴花翎”,我也“赏戴花翎”,原先的荣耀感在一点点减弱 。
统治者就产生了另外奖赏黄马褂的想法 。
果然,镇守外疆或在疆场作战立下战功的将帅蓦然得此奖赏,尊荣之外,更生一种自身是皇上“心腹”的感觉,“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褂色映花翎飘”,便是这种心理的生动写照 。
黄马褂的成本既低,收买功能又这么巨大,统治者从此开始大加赏赐 。
为了郑重其事,赏赐时,先宣诏公布,然后让得赐黄马褂的官员骑马招摇过市,环绕紫禁城走一周,让天下人都知道某某某得到皇上了御赐黄马褂 。
而且,黄马褂又与之前的“行职褂子”、“行围褂子”区别开来了,不再采用黑色纽绊,直接使用与黄马褂同色的纽绊 。并特许拥有者可以在一切庄重或典重的场合穿 。必要时,还可以见官大三级,文官见它下轿、武官见它下马,端的威严无比 。
当然了,受赐的功臣绝不能怠慢黄马褂,必需高高供奉在祖宗堂上,顶礼膜拜,不容许有丝毫的亵渎 。
为此,功臣们小心翼翼,不敢稍有差池 。须知,功勋大臣因犯错而被皇帝收回黄马褂的人可不在少数——而在黄马褂被收回时,若被发现了有半丁点儿破损,你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很多对太平军作战有功的人都得到了黄马褂,比如说僧格林沁、左宗棠、李鸿章等等 。
其中,李鸿章的那一件被永载史册 。
事情是这样的,甲午战争失败,李鸿章的黄马褂马上被朝廷褫夺了 。但为了跟日本人谈判,朝廷任命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又将黄马褂御赐还他,让他穿着前往日本马关跟日本人谈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