柚子如何种植

柚子如何种植
栽培技术温度一般要求年平均温度16℃-22℃,绝对最低温度≥-7℃,1月平均温度≥4℃,≥10℃的年积温5000℃以上 。土壤一般要求土壤质地良好,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最好在1.5%以上,土层深厚,土层厚度最好在60厘米以上,**水位1m以下,pH6-6.5为宜 。选时在每次新梢充实后至下次发梢前的时期定植,根系容易恢复,苗木成活率高,尤以发梢前为最好 。一般以春秋两季为宜,在9月-l0月秋梢老熟后或2月-3月春梢萌芽前栽植 。冬季有冻害的地方宜在春季栽植,干热河谷区宜在5月-6月雨季来临前栽植,低热河谷地区冬季温暖,在有水源的条件下,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定植成活率也高 。容器苗或带土移栽不受季节限制 。密度柚树属柑桔类树冠高大的品种 。一般采用株行距5×6m,每亩栽22-27株 。但为了提高前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生产上多采用合理计划密植 。在行距**加一行,使株行距为5×3m,每亩栽44-54株 。如树冠较紧凑的柚类(如矮晚柚)按行距3m、株距4m,每亩栽苗56株 。栽植时应注意有些品种(如沙田柚)需要配置授粉品种,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可按8-10:1的比例配置 。植距在建园确定定植点后,挖1m×1m×1m的栽植穴,每穴施足有机堆肥50kg,磷肥3kg,植物秸杆或稻、麦草等,与土壤混合均匀填入穴内,占穴深1/2-2/3,再回填熟土,避免根系直接接触肥料而烧根,回填土应高出地面20-30厘米 。
柚树定植时要注意浅栽,不能栽得太深,将幼苗根系进行修整,剪平受伤的根系和过长的根,将根系均匀地向四周展开放入定植坑**,盖以细土,再将苗轻轻上下抖动,使细土进入空隙与根密接,然后填土踏紧,灌足定根水 。栽植深度必须要使根颈露出地面,嫁接点在苗木成活后土壤下沉后也必须露出地面 。管理柚树定植后,如果遇低温可覆盖稻草保温防冻 。遇干旱可剪去50%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 。成活前只灌水保持湿润,成活后每月施1-2次清粪水,促新根生长和萌芽抽梢,迅速形成丰产树冠骨架,达到三年见花,四年投产 。改良土壤⒈深翻扩穴、改良土壤一般在果实采收前后进行,从树冠外围滴水线处开始,在树冠两侧挖深50-60厘米、宽50-60厘米的环状扩穴沟,逐年向外扩展40厘米-50厘米 。在扩穴沟内回填时混以绿肥、秸杆或经腐熟的人畜粪尿、堆肥、厩肥、饼肥等,表土放在底层,心土放在表层,然后对穴内灌足水分 。3-4年内要完成全园的扩穴改土工作 。⒉增施有机肥料在果实采收前后,结合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料(如厩肥、堆肥、禽粪、鱼肥、饼肥、人粪尿、绿肥等) 。扩穴改土时在树冠两侧挖深60-70厘米、宽80-100厘米的半圆形或长方形深沟,在每穴内约施入厩肥(或堆肥、绿肥等)50kg、饼肥1.5kg、钙镁磷肥2kg等 。
分层埋入,一层土一层肥,以促进土壤熟化,改良土壤的目的 。施肥时遇久旱不雨可先灌水后施肥 。⒊间作柚在定植后最初几年,树冠及根系较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套种其它作物 。合理套种既可增加收入,达到“以短养长”、“以园养园”的目的,又可覆盖果园、减少冲刷,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通常要求间套种作物能够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产量高,耗肥少,无与柚树同样的病虫害;植株矮小,无攀缘性;根系浅,不与柚争夺水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常用的间作物有大豆、绿豆、花生、豌豆、苕子等豆科作物;白菊、甘草、*参、红花、芍药、太子参等药用植物;以及马铃薯、萝卜、生姜等块根、块茎作物和叶菜、根菜类蔬菜等 。间作物种植一般要距离树盘50-80厘米 。⒋覆盖与培土高温或干旱季节,建议树盘内用秸秆等覆盖,厚度10厘米-15厘米,覆盖物应与根颈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 。培土在冬季中耕松土后进行 。可培入塘泥、河泥、沙土或柑橘园附近的肥沃土壤,厚度8厘米-10厘米 。⒌中耕可在夏、秋季和采果后进行,每年中耕3次-4次,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中耕深度8厘米-15厘米,坡地宜深些,平地宜浅些 。雨季不宜中耕 。施肥在进行施肥管理时,肥料种类按NY/T496-2002规定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