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辛弃疾为何在临死之际连喊三声杀贼!( 二 )


宋宁宗开禧元年(公元1205年),辛弃疾任镇江知府,时年六十五岁,登临北固亭,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但他又一次受到了沉重打击,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被迫离职,于当年重回故宅闲居 。虽然后两年都曾被召任职,无 奈年老多病,身体衰弱,终于在开禧三年秋天溘然长逝,享年68岁 。
网络配图
作为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
历史点评:辛弃疾,是开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也是一位勇冠三军、能征善战、熟稔军事的民族英雄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后世人云: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
辛弃疾画像(资料图)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的一天早晨,春寒料峭,济州(今山东巨野)金国占领军大营的中军帐门外,一阵马蹄声响,远处风驰电掣般 地冲来了由抗金青年英雄、济南人辛弃疾率领的50名骑士 。辛弃疾飞身滚鞍下马,高声向守门士兵喊话道:“喂!快去通报张安国将军,有老朋友辛弃疾等人来 访,请他出来说话!”
眼前突然发生的这件事,是什么来头呢?
22岁从军打仗
原来,此前一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率兵大举侵宋,妄想占领杭州,“立马吴山第一峰”,不料在采石矶(今安徽马鞍山境内)被南宋将领虞允文打得大 败,他自己退到扬州,被部下杀死 。中原地区饱受金人压迫掠夺多年的汉族人民趁机举行武装起义,抗战的烽火四处燃烧 。22岁的文武全才辛弃疾迅速组织起一支 2000多人的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开展驱逐金人的武装斗争 。
为了更好地打击敌人,完成统一大业,辛弃疾率领这支队伍投奔了由另一位济南人耿京领导的有25万人之众的起义大军 。耿京十分赏识辛弃疾的人品才 干,此前他已经自称“天平军节度使”,因而任命辛弃疾为“权天平军节度掌书记”,负责全军的文书工作,连自己的帅印也交给他保管 。
这时,金国的新皇帝——金世宗完颜雍已经稳住了北方局势,开始调集大军,对中原汉族义军实行各个击破 。辛弃疾力劝主帅耿京“决策南向”,即迅速 归附南宋,以便与南宋官军遥相配合,共同抗击金兵 。耿京欣然采纳了辛弃疾的建议,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派遣手下的将领贾瑞为正使、辛弃疾为副 使,让他们领着9个随从人员,奉表渡长江归宋 。
贾、辛等一行11人昼夜兼程地南下 。他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接见 。宋高宗表示同意接收这支山东义军,不但为耿京、辛弃疾、贾瑞及义军将吏赐官封爵,还派官员王世隆带着朝廷赐给山东义军的官诰节钺等物,同贾、辛等人一起奔赴山东 。
网络配图
不料,随着北方政治、军事形势的变化,耿京义军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金世宗在中都(今北京)发出了收买人心的“大赦诏书”,其中说道:“凡我境 内百姓,在山者为盗贼,下山者为良民 。”许多思家心切、一心想过太平日子的义军将领和战士,趁着有这样的宽赦诏书,纷纷下山回乡 。耿京部下大将张安国更是 贪图金朝的重赏,勾结另一个将领邵进,杀掉了主帅到金营献功 。张安国立即受到金朝的重重封赏,被任命为济州知州 。于是,拥有25万大军,曾经重重地打击过 金兵的耿京队伍,就这样土崩瓦解了!
向南宋献俘
辛弃疾、王世隆等一行人在北行途中听到了耿京被杀害的消息 。闻讯后,辛弃疾悲痛万分,约了王世隆和勇士马全福二人,邀集忠义军人共50位,同大 家商量道:“我作为主帅的代表到南方朝拜宋皇,谁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变!如今怎么向宋复命?诸位有不怕死的,就和我们3个人一起,冲进金营,去抓住杀害主 帅的叛徒张安国,献给朝廷!”于是大家在辛弃疾、王世隆、马全福3人的带领下,飞马直奔济州,闯进了有5万人之众的金兵营地——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 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