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秦魏 中国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战役之阴晋之战( 五 )


在阴晋之战我们首次看到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铁血雄师,那就是被后世所广为称誉的——魏武卒 。吴起用兵,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凡能身着全副甲胄,执十二石之弩(12石指弩的拉力,一石约今30公斤),背负矢五十个,荷戈带剑,携三日口粮,在半日内跑完百里者,即可入选为“武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并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锐之师 。精兵强将,毫无疑问是魏国阴晋之战取胜的关键之一 。其它六国在见识了魏武卒强大战力之后,纷纷效仿,开始创建各自的常备军,齐的“技击”、秦的“锐士”、韩的“材士”、赵的“百金之士”、楚的“选练之士”相继出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可怕的军备竞赛时代来临了 。
四、简明评析
1、统率力——《兵经·忘》:“利害安危,置之度外,固必忘身以致君矣 。而不使士心与之俱忘,亦非善就功之将也 。然而得其心者,亦自有术:与士卒同衣服,而后忘夫边塞之风霜;与士卒同饮食,而后忘夫马上之饥渴辛苦;与士卒同登履,而后忘夫关隘之险阻;与士卒同起息,而后忘夫征战之劳苦;忧士卒之忧,伤士卒之伤,而后忘夫刀剑镞戟之瘢痍 。事既习而情与周,故以战斗为安,以死伤为分,以冒刃争先为本务,而不知其蹈危也 。两忘者,处险如夷,茹毒如饴也 。”这说的大概就是吴起这类的将军吧 。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司马穰苴统军一是立威,一是施恩,恩威并用,执法严明 。可相比较,吴起真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吴起是我国第一个形成治军、治将理论的兵法家 。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 。有一次,魏军与秦军交战,一个材士不等命令就冲上去砍了两个秦国人的脑袋,提溜回来向吴起领赏 。吴起二话没说就赏给他一刀,然后将他得头颅示众,说:“这就是不听军令的下场,你们要永远记住:'遵守号令,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吴起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对待生疮的士兵竟亲自为其吸吮脓血 。
武侯对吴起说“我想知道关于治理军队、区分人才、巩固国家的方法 。”吴起回答说:“古时贤明的国君,必严守君臣间的礼节,讲究上下间的法度,使吏民各得其所,按习俗进行教育,选募能干的人,以防不测 。从前齐桓公招募勇士五万,赖以称霸诸侯 。晋文公招集勇士四万作为前锋,以得志于天下,秦穆公建立冲锋陷阵的部队三万,用以制服邻近的敌国 。所以,发愤图强的君主,必须区分人才,把勇敢强壮的人,编为一队 。把乐意效命显示忠勇的人,编为一队 。把能攀高跳远、轻快善走的人,编为一队 。把因罪罢官而想立功报效的人,编为一队 。把曾弃守城邑而想洗刷耻辱的人,编为一队 。这五种编队都是军队中的精锐部队 。如果由我统帅三千这样人,由内出击可以突破敌人的包围,由外进攻,可以屠灭敌国的城邑 。”
武侯问道:“赏罚严明就足以打胜仗了吗?”吴起回答:“赏罚严明这件事,我不能详尽地说明,虽然这很重要,但不能完全依靠它 。发号施令,人们乐于听从,出兵打仗,人们乐于参战,冲锋陷阵,人们乐于效死 。这三点,才是君主所应该依靠的 。”武侯说:“怎样才能做到呢?”吴起答:“您选拔有功人员,举行盛大宴会款待他们,这对无功的人也是一种勉励 。”
吴起真是天才统帅,别人打战都选身经百战之师,而他在阴晋之战中偏要选五万名没有立过功的战士,他的励士之法真是别出心裁啊!他首创考选士卒之法,并用制度明确规定对入选士卒免除其全家的徭赋和田宅租税 。对于有功的战士他不仅奖赏他本人,还论功赏赐有功者父母妻子家属 。对死难将士家属,每年都派使者慰问,赏赐他们的父母,以示不忘 。所以临战,不待命令,立即便有数万士兵自行穿戴甲胄,请求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