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人物马忠:弄倒刘备手下两个五虎将

马忠 , 吴军潘璋部将 , 擒关羽 , 射伤黄忠(致命伤)  , 五虎大将弄倒俩 , 一杆神狙使的是出神入化 , 此武功谁人可比 。
网络配图
【三国小人物马忠:弄倒刘备手下两个五虎将】马忠的出场被安排在一次重要的伏击战中 , 当时关羽已经兵退麦城 , 只剩三百余人 , 粮食也没了 , 真可以说是穷途末路 。然而此时的关公依然武艺卓绝 , 在右臂少力的情况下 , 仍可以战平徐晃 。困兽而斗的效果自然不好 , 因此 , 吕蒙才需要设下伏兵:“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 , 伏于麦城之北二十里;彼军至 , 不可与敌 , 只可随后掩杀 。彼军定无战心 , 必奔临沮 。却令潘璋引精兵五百 , 伏于临沮山僻小路 , 关某可擒矣 。”从吕蒙的计策来看 , 朱然的部队只是要把关公驱入临沮 , 打击并消耗关公的有生力量 。真正要作战的部队是潘璋的五百精兵 , 而且是伏于山间小路 , 以生擒为目的 。
实战中 , 关公的遭遇按照先前的计划顺利发展 , 被朱然所驱 , 不得以“望临沮小路而走” , 进入了潘璋的埋伏圈 。然而潘璋的表现却实在有些不妥 , 此时作为伏击部队的最高将领 , 他居然轻率地“骤马舞刀杀来” , 结果“只三合 , 潘璋败走” 。潘璋显然有些急功近利 , 按照原来计划 , 他的部队本该埋伏在山路上 , 他却早早地跑出来要生擒关公 , 心想既可以扬名立万又可以立个大功 。偏偏此时的关公的体能和状态都没有怎么消耗 , 于是非常顺利的击退了潘璋的围歼 。然而潘璋依然有马忠这支小部队留守山间 , 以至于关公仍然无法突围 。
“正走之间 , 一声喊起 , 两下伏兵尽出 , 长钩套索 , 一齐并举 , 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 。关公翻身落马 , 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这两句话非常简洁的描述了关公被擒的整个过程 ,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第一是伏兵长钩套索 。这是一种实战方针 , 类似于近代的地道战 , 地雷战等等 。以整个麦城战役而言,吕蒙的计策是有战略性的,他只规划出部队的行动方向和其战略目的,至于怎样达到战略目的,则需要看前线将领如何指挥 。潘璋的突击战和马忠的绊马索是两种不同的战术 , 从结果上看 , 马忠很好的利用了地理优势 , 使其战术达到预期的效果 。就这点而言 , 马忠至少要比潘璋更善于用兵 。另一点要注意的是“关公翻身落马 , 被潘璋部将马忠所获 。”可能有人会说 , 这句话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被马忠的部队所擒 。
网络配图
但是细细品味一下文章的措词就可以发现 , 的确是马忠在关公落马的第一时间冲上去 , 并制服了关公 。此时的关公虽然是强弩之末 , 但也不是一般人能随随便便压得住的 。小说后面紧接着写道“关平知父被擒 , 火速来救;背后潘璋、朱然率兵齐至 , 把关平四下围住 。平孤身独战 , 力尽亦被执 。”关平的体力消耗绝对高于关公 , 因为他一直在断后 , 不停的与潘璋、朱然的追兵纠缠 , 即使这样 , 活捉关平也费了不少力气 。反观关公 , 居然擒得如此轻松 , 只能说明马忠具有相当高的武艺和胆识 。关公在猝不及防的情况下 , 被一举拿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