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盐铁会议的召开是在始元六年(前81年),距离汉武帝驾崩只有六年,可谓尸骨未寒 。然而贤良文学们的某些发言,却已大有炸平长安、彻底清算之意,尽管没有汉武帝原本是不会有什么贤良文学的 。
争论并没有随着会议的结束而结束 。
本始二年(前72年),汉宣帝下诏,要为汉武帝立庙设乐 。这当然是一件大事 。因为汉代不同于后世,并非每个皇帝死后都有庙号 。此前,仅高皇帝刘邦和文皇帝刘恒有,庙号为高祖和太宗,惠帝和景帝就只有谥号 。
宣帝认为,他的曾祖父刘彻也该有庙号 。
何况,武皇帝也当得起 。
然而一位名叫夏侯胜的儒生却公开反对,理由是汉武帝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杀人无数,挥霍无度,以至于赤野千里,民不聊生 。如此毫无仁德,岂能有庙号?
【解密:罢黜百家的祸胎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此言一出,朝野哗然 。公卿们一齐责备夏侯胜说:这是圣意,岂能反对?夏侯胜却说:圣意又怎么样?人臣之义在直言 。话已出口,万死不辞!
当然,为武帝立庙的提案仍被通过,庙号世宗 。但夏侯胜的反对意见也被如实记录,并流传下来 。他本人则在坐了两年牢后被释放,而且受到汉宣帝的礼遇 。
这说明什么呢?
第一,汉代的言论相当自由 。
第二,夏侯胜的批评基本属实 。
实际上,夏侯胜说得并不全 。如果愿意,还可以加上繁刑重敛,崇妖信怪,杀伐任性,喜怒无常 。司马光甚至认为,汉武之恶几近秦皇,只不过他识好歹,受忠言,知对错,会用人,这才不至于亡汉 。
然而即便秦始皇,又何尝不曾收获由衷的赞美?可见问题不在如何评价,而在评价的立场 。
夏侯胜的立场无疑是儒家的,后来的班固和司马光也如此 。但吊诡的是,汉武帝在古代挨儒家的骂,在近现代却又因尊儒而挨批,这就太里外不是人了 。
请读这首诗:
绝大经伦绝大才,罪功不在悔轮台 。
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 。
诗的意思很清楚: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毋庸置疑,最大过失却不在连年用兵,而在罢黜百家 。
这未尝没有道理 。
的确,思想文化领域是不能一家独尊的 。因为没有百家就没有争鸣,没有争鸣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不会有风骨和气节 。苟如此,又哪里会有担负天下兴亡、创造文明成果的奇士?也只有奴才 。
问题在于,这祸胎真是汉武帝种下的吗?
未必 。
事实上,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仅限于官学范围 。也就是说,罢黜百家,只是诸子不设博士官;独尊儒术,也只是饱读诗书更容易走上仕途 。至于民间,则百家既未罢黜,儒术也不独尊 。
其实就连政府,也不是儒家的一统天下 。张汤是儒家吗?卫青是儒家吗?桑弘羊是儒家吗?汉武帝如果真的独尊儒术,贤良文学们岂能气成那个样子?
何况武帝的时代也并非没有奇士 。汲黯不是吗?夏侯胜不是吗?司马迁不是吗?还有义纵,是因为抵制告缗法而死的 。义纵可是酷吏 。但怎么样呢?也有骨头 。
还有东方朔 。
东方朔是被司马迁写入《滑稽列传》的,他在汉武帝那里的地位也相对于戏子 。然而,当汉武帝宴请馆陶公主的情人董偃时,东方朔为了维护朝廷尊严,竟然横戟拦在门前,逼得武帝只好换地方,董偃也只好走后门 。
奇士的风骨甚至存在于小人物的身上 。
这位没能留下姓名的小人物,是宫中掌印的郎官 。某天晚上,宫中闹鬼 。值班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怕出事,让郎官把印玺交给他 。郎官不给,霍光去夺 。郎官便手按剑柄正声说;臣头可得,印玺不可得!